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一个广告人1000天的省思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1年10月24日 12:57 

  摘要:广告人往往在透支自己的年轻与健康,台湾一位年轻广告人因过劳猝死,在广告圈内引发了一点讨论,但唏嘘过后,一切仍在继续。有人戏言,午夜还在街头游荡的人,除了妓女就是广告人。

  广告人往往在透支自己的年轻与健康,台湾一位年轻广告人因过劳猝死,在广告圈内引发了一点讨论,但唏嘘过后,一切仍在继续。有人戏言,午夜还在街头游荡的人,除了妓女就是广告人。竞争的残酷,利润的微薄,使得众多公司难以维持生计,造就了一批批烈士。

  1、别人眼里

  “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这句名言,曾诱使很多热血青年卖身到这个行业,我当初也或多或少受此影响。当厕身其中后,才发现这个行业在社会大分工中是微不足道的,并非广告人自我感觉得那样良好。

  别人眼里,这是个轻松赚钱的行业。广告人的收入在整个社会分配体系中不过中等甚至偏下,至于轻松,则更谈不上。早在1958年。美国作家马丁·梅耶就写了客观描述美国广告业的《美国麦迪逊大街》一书。在麦迪逊大街,遍布广告公司,被马丁描写为“单调而无趣的地方”,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迪工作是家常便饭。马丁一针见血地写道:“在任何行业,看表被视为恶意,但在广告界却被指为犯罪。”

  别人眼里,这是个投机的行业。投机的名声在中国向来不太好,广告公司因此被视为空手套白狼,“防火防盗,防拉广告”的说法,就是真实的写照。除了国际背景的公司与本土的顶级公司,众多的中小公司仍处于被客户“防”着的境地,难以与客户平等沟通。

  2、读书

  一入行,便进了一家追求专业与规范的公司,这是我的幸运。把广告当作科学的专业来做时,才发现自己除了一点所谓的社会经验和自认为不错的文笔,对广告专业几乎一无所知。于是,便开始了恶补,大啖与广告相关的著作。而且,随着对这门专业的逐步深入了解,越发觉得广告人应时刻保持恶补的状态,稍微一懈怠,就落后了。

  “年年岁岁笑书奴,生世无端同处女。世上谁人不读书,书奴只为读书死。”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这首诗,嘲讽了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奴。广告界有热爱读书的良好风习,但也充斥着太多的书呆子气、本本主义、广告八股、广告乌托邦等等。很多可以当作家的人成为了广告人,极富想象力、煽动力的方案,在客户那里根本就是脱离实际的。看过几本书后,更多的是模仿乃至抄袭,造就了广告界的赵括们纸上谈兵。

  鲁迅先生提倡读活书,读“社会这部大书”。对广告人而言,除了书本,更要读“社会这部大书”。社会大书中永远的主角是永远变化着的消费者,广告人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位主角而展开,否则就是在黑暗中向情人抛媚眼。

  3、广告人与上帝

  我做过一年AE,直接与客户打交道,既遇到过毫不留情面的打击与批斗,也受到过贵宾般的礼遇。

  广告是依附性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通过自己的服务换取合理的佣金与报酬,只有客户的成功,才有广告公司的饭碗。关于广告主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有几种形象的说法:

  动物关系说:广告公司认为,广告主最好是猪,头脑简单任我摆布;广告主认为,广告公司最好是狗,摇尾乞怜惟命是从。

  交换关系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谁也不欠谁的。

  矛盾关系说:广告主是广告公司的上帝与天敌。

  而桌面上的说法,则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真正能做到的,恐怕寥寥无几,一方面是广告公司将客户当练兵的实验品,另一方面客户以比稿的方式索取广告公司的智慧。

  广告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项沟通的事业,广告主与广告公司的沟通应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尤其是广告公司,要明确服务行业的本质,真正把广告主当上帝。本土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索性把公司理念概括为“马桶精神”,既塌实,又能为客户解决后顾之忧。背离了服务的精神,一家广告公司是走不远的。

  4、同行恩怨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大家心照不宣。

  聚拢到广告业内的各路神仙,本质上是文人。曹丕说,文学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本身是大诗人,也有文人自视过高的一面。曹丕又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就算是进化到21世纪,这条尾巴还没有割掉。同行之间,尤其是同城的广告公司之间,明枪暗箭你来我往是常有的事儿。

  同城恩怨的起因,一是因为人员的流动,一城的广告圈就那么大,广告人跳槽货广告公司之间挖角,难免又语言上的摩擦灾圈内传将开来,就“结下梁子”;二是因为争客户,一个省会城市总又个二、三千家广告公司,僧多粥少,在同一客户面前贬低同行成为争生意时的惯用手法。这种有失水准的做法,既损害自身形象,也损害广告业的形象,两败俱伤。

  所幸的是,有了广州4A这样的自律组织,大家在公平的环境中依靠专业水平的提升而共同进步,最不济也可用比稿的方式来争取客户,靠作业水准,而不是口诛笔伐。

  5、全品牌运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古训不灵光了,好酒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由是,笔者提出了一个“中国机构全品牌运动”的观点,但凡社会组成部分的机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医院、银行、媒介、旅游、士多店、甚至街市的档口……无不需要品牌形象的支持,因此就要进行品牌运动,赋予品牌以个性、特色,从千人一面中跳将出来,卓而不群。甚至一个自然人,也要由自己的品牌形象支持,譬如“此人品行不端”的评价会令他人耻于与此人交往。

  “机构全品牌运动”这个观点的基础,是无所不在的竞争。迈克尔·波特他老人家的“竞争五种作用力”模型,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了,用这个模型分析认可一个行业,竞争压力不外乎来自行内的大佬们、新进入者、替代者、供方与买方的侃价实力。没有品牌意识,如何应对“海陆空”的立体围追堵截的复杂局面?有一点点品牌意识,却缺乏规划,今年打一枪,明年放一炮,使得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法子,往往是短效的。

  作为数不胜数的机构之一的企业,走在了“机构品牌运动”的前列,“中国驰名商标”的光荣称号,就是对佼佼者的褒奖。企业而外,机构品牌运动尚处于萌芽阶段,很快将破土而出。

  市场是最好的老师,五一节和国庆节的黄金周引发了旅游品牌的竞争;高考前后,高额奖学金争夺优秀生源,广西一家名不见经传似的大学登上了CCTV的广告榜;银行也不再“无钱莫进来”了,发放消费贷款还要自己掏腰包做宣传……消费者烦透了各种各样的“广告秀”、“促销活动秀”、“公关秀”、“炒作秀”,但千万不要被假象所迷惑。消费者反感“品牌秀”是事实,但消费者“没品牌、没广告的东西买着不放心”也是实实在在的调查结论。世界上的矛盾是对立统一的,所以,令人生厌的“品牌秀”不仅要做,还要长期做下去。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