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物是文风之根本。概念化、程式化的报道往往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代名词。从8月下旬起,《新华日报》的《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与“走转改”的报道融为有机整体,以“载波”的形式连续推出更多记者编辑奔赴基层采写的精彩报道。 领导重视、记者努力,江苏报刊“走转改”的报道成果已鲜明呈现,一股久违的清新文风吹拂报端。从不断刊出的“走转改”作品中,让人可以感触到记者在接“地气”中的兴奋;从记者报道的一个个鲜活的事实中,也为读者打开一扇扇窗户:啊,多少新事物就在咱身旁! 言之有情是文风之神采。文如其人,要让新闻作品中透出一片情,记者既身入又心入,才能深受教育,有感而发,让感情流露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关注民生是当前全党的重点工作,也是最大的“基层”,江苏报刊挖掘出一批批反映百姓需求的报道。 《新华日报》的《秧田抛荒背后的双刃剑之痛》、《就业歧视,残疾人伤口的那把盐》。《南京日报》的作品体现了意味深长的“情”:记者笔下的普通劳动者心动而情牵,夜班公交司机“用大蒜头提神”,地铁驾驶员“每步操作都要说出口”,南京市育智学校的爱心——“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一个也不能被放弃”。 和基层群众在一起,拉近的是距离,增进的是感情。记者、编辑下去了,好新闻上来了。记者们走基层、接地气,实践“三贴近”,心和情一起“走”,体验群众的情感,善用百姓的语言,文风必然清新、朴实、感人,新闻报道自然会让党和人民都满意。 “走转改”的新闻作品努力做到打开一扇窗、透出一片情、传达一缕意,努力体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意。 《盐阜大众报》记者深入体验农家现代生活。报道中有较多现场描写和直接对话,是记者在基层采写到的“活鱼”。文风活泼、生动,具有可读性。《无锡日报》刊登的《“老大难”小区成了宜居乐园》,是记者来到“脱胎换骨”之后的置煤浜小区,感受到了这个由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相关部门共同打造的和谐宜人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这类报道写平凡的人、讲平常的事,在平实的叙述中透露出一股让人心潮难平的政治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办实事、解难题的求真务实精神。 江苏报刊“走转改”的新闻作品正如火如荼,正如《扬子晚报》推出的《记者走基层看民生》大型专栏,在开栏语“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宽”中写道。 只有俯下身、弯下腰、扎下根,就能采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稿子,编辑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版面。欲了解请登陆广告买卖网查询。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