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面对方舟子或“浑水研究” 牢记谷歌“不作恶”

来源:福布斯  发布日期: 2011年11月28日 16:59 

  在被方舟子盯上之前,唐骏和李开复都是“完美”的网络广告形象,但千百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完美的东西越是容易被糟蹋,问题并非出在完美的东西本身,甚至不完全出在糟蹋者身上,而是出在认识的规律上:所谓的“完美”,不过是一个人或很多人的梦想而已。

面对方舟子或“浑水研究” 牢记谷歌“不作恶”

  也许有人会说,谷歌网络广告的“不做恶”(don’t be evil)原则已经成为“狗屎”,就算是吧,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对付方舟子、浑水这样的信息噪音制造者时,我仍然想不出比这(“不做恶”)更好的处事原则。

  而方舟子和浑水是怎样的人和机构?他们是互联网和公共舆论世界中不对称信息的发现和交易者。他们寻找那些与“完美”不符的东西,将其戳破,并从中受益——方舟子保持了高曝光度,从而可以提高其文章和书的价值,而浑水则直接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大快朵颐地“摸鱼”。

  他们的商业模式如何有效?首先必须有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尤其是那些能够带来利益的不对称信息。对唐骏和李开复而言,则是任何可以对其各自“完美”形象构成威胁的信息,即便那只是“一字之差”,而且相比他们的成功而言,可能并不算什么。巧合的是,方舟子所依据的都是两人在自传中的自我描述。

  分众可以说,浑水所赖以质疑的信息只是一些陈年旧账,但投资者们可不管这些,他们通常把管理层和实际控制者的诚信看得比业绩更重要,而且往往会放大影响,这些陈年旧账足以让他们在顷刻之间对企业的诚信产生怀疑——而这足以让浑水摸鱼了。

  其次这些信息及其对象是广受关注的,唐骏和李开复这样的名人,分众这样的上市公司都符合这个特点。他们实际上成为自己被动局面的间接施害者——他们越是有名,越是将自己塑造得很完美,越是呈现出良好的势头,过去的瑕疵对不对称信息捕食者越是有价值。

  李开复在这方面应该深有体会,因为他一直被认为是微博世界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也有意在充分利用这种渠道,但这次发动对他的质疑的,正是来自微博,而且对他的杀伤力也成微博传播的倍率增加。

  民间已经孕育了大量应对信息社会的处世之道,比如爬得越高,摔得越惨,又比如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再比如身正不怕影子斜,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谷歌“不做恶”原则的普世价值就在于此,它的本质并非人类社会的道德意义上的,而是基于互联网这个世界的,在这里,最大的不道德是对信息透明的妨碍。

  按照这个原则,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瑕疵,不妨主动暴露出来,如果你认为自己被冤枉,不妨拿起法律武器,又或者聪明地从中受益,就像复星国际选择果断从分众与浑水之战中受益——据说它斥资1035万美元大笔吃进分众股票。

  唐骏、分众等等之所以成为方舟子、浑水们的猎物,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扮演了“做恶者”角色,即触犯了信息透明的底线——在这条线上,不在乎你是对的还是错的,而在乎你是否足够透明。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