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追问“后乔布斯时代”中国网络产业创新“基因谜局”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 2011年12月16日 15:03 

  于互联网产业界,2011年注定是一个包含多重情感元素的特殊年份。 这是转折的一年,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分水岭”正在出现。 这是忧伤的一年,饱受疾病折磨的乔布斯留下了一家市值比微软加戴尔总和还要高的公司后,静静地离开了全球亿万苹果用户。

  这是疑问的一年,一生没有到过中国的乔布斯,却在这个国家留下了“谁是13亿人的乔布斯”之问。“分水岭”下的谜与问随着乔布斯的离开,出现了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分水岭”,正如国际知名风投KPCB合伙人约翰.杜尔今年9月在北京一次会议上讲的那样:“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KPCB今年5月发布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iPad、iPod、iPhone推出后前3季度、Android手机前9个季度全球累计出货量,让其它终端黯然失色。特别是在手机市场,整体出现低端非智能平台份额降低、高端智能平台份额快速上升的趋势。

  面对移动互联网下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和公司模式,中国有多少机会?在“分水岭”之年,同李约瑟之谜、钱学森之问一样,中国网民在网悼“苹果之父”的同时,也在追问13亿人中何时出现本土的乔布斯、中国何时出现苹果那样的伟大企业。

  没人否认,互联网是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最具创新精神的产业之一,尽管同占领世界、体量庞大的“中国制造”相比,还显得微不足道。从早期三大门户赶着泡沫几乎破灭的产业末班车完成上市,到三巨头崛起,一批无钱、无权但充满理想、激情的年轻人在与冰冷资本的碰撞中走到产业前台。

  博客中国创始人、全球网董事长方兴东回忆说,本世纪初,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最大梦想是打造一个10亿美元的公司;2005年,30岁出头的陈天桥着手并购新浪时,为中国打造一个5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似乎是这位小伙子的毕生梦想。而2006年,百度上市当天市值就突破50亿美元。

  这个纪录并未延续太长时间,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首日市值达200亿美元,两年后市值达300亿美元的腾讯则让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出现不再是昙花一现。

  抛开过于市侩的数字,中国互联网界应用领域的创新也令世界印象深刻。腾讯的即时通讯、马云的电子商务和百度的搜索,都具备了强大的市场控制力。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浪创造了微博神话,雷军携小米科技的高调出现加上阿里云手机的推出,都让这个“分水岭”之年不再平静。

  “大家在拼什么,因为中国的王者没有诞生。”UC优视CEO俞永福说。中国互联网产业过去十年间同其它产业相比,虽然资金和人才集中度高;虽然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网民群体,北京集中了全球最多的苹果应用程序开发者。但中国还没有诞生向全球贡献技术、设置议程的伟大企业。

  中国互联网界需要一种永不安份的企业家精神回首2011年,乔布斯的世界里,iPod改变了音乐产业,iPhone改变了通讯产业,iPad改变了个人电脑产业。“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在于创新”,是乔布斯生前最经典的概括之一。创新是一种精神;中国互联网产业能走多远,取决于创新走多远。

  有人认为,创新不是另起炉灶,可以在延承中发展。马化腾认为,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往往基于现有模式基础上,如在搜索引擎领域,谷歌并非搜索引擎的发明者,但通过优化和差异化竞争击败了对手。

  北京股权投资协会主席熊晓鸽20年前曾在美国以记者身份采访过王安,后者当时推出一项在电脑上手写的技术,今天iPad、iPhone的手写也源自当年的王安公司,但当时没有互联网,人们对这个市场还不了解。熊晓鸽谈及创新时认为,对一项技术进入市场的把握和判断非常重要。

  动力是创新无法忽略的因素。360董事长周鸿祎说,中国出现市值全球排名居前的网络企业,但要感谢网民的“人口福利”。谷歌出局后,百度不用怎么改善都有用户,中国的搜索市场近几年也被业内认为是停滞不前的。

  巨大的财富积累起来后,是躺在庞大的用户市场上爬山、休闲,还是保持一种不安份的企业家精神,值得中国互联网界精英们好好考虑。如果在这个产业中只赚取很多钱,创新上没有加分,那么苹果式的财富、苹果式的商业模式,中国的业界都可以在10年内期待,但苹果式的创新将很难再现。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在分析各国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乔布斯”的人选时,提到了马云,还提到了孙正义,因为他也“和乔布斯一样有不安分、爱挑战的企业家精神”。至于前者,则击败了曾比他更强大的竞争对手eBay,并计划大张旗鼓地收购雅虎,还底气十足地“挑战”银行网络支付和贷款功能:“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将改变银行。”

  中国业界同乔布斯相比,存在着创新理念上的基因差异。有一点就可以说明问题。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一直在迎合市场需求,忽视了互联网产业最大的价值在于创造市场需求。乔布斯就做到了这一点,用自己的产品创新创造了市场,创造了消费群体。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秦学治认为,国人要学乔布斯身上的发光点,而不是非要亦步亦趋地成为第二第三个乔布斯。乔布斯只有一个,毕竟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环境都不可复制;可那种永不安份的冲动,是任何一个致力于创新的互联网企业都不能缺失的。

  创新仍待打破“环境之困”创新不是完美,成功的乔布斯,并不是一路都是成功的。去世前,微博上就流传着7款他的失败作品。而试错机制与氛围的缺失在中国还是主流,部门、用户、投资机构都不允许失误。马云曾说,自己对研究人家怎么成功的经验毫无兴趣,对怎么失败兴趣非常大。

  过去十年间,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基本上依靠的是境外风投,国内资本算计更多的是投入多少、PE多少倍、短期有多少进账;在境外,投资机构看中的则是概率、未来。“当然,这同资本市场的成熟度有关。”方兴东说,“可创新要考虑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资本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创新环境还取决于是否有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互联网产业“野蛮生长”式的起步阶段是最市场化的,现在不少企业却都想成为“牌照公司”,大量创新业务需要有牌照才可以做,而没有规模显然又拿不到牌照,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也许永远跨不进这个门槛。而国际上,能够做出CPU的既有英特尔、高通等大公司,也有台湾威盛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

  对于创新的瓶颈,易观CEO于扬的看法是,国内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和成本远远低于创新。尚不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导致辛苦多年的投入,可能在数日内被剽窃。在国外,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事实说明,必须付出巨大代价才能获得别人的专利,这就是乔布斯生长的环境。

  当然,创新环境因素还有许多。如,中国企业生存压力比国外大,鲜有人会因为兴趣去做一件事;再如,中国社会羊群效应明显,与主流观点不同的人易受排斥,正像国内一些学校的教育,首先要做的是把每个学生的棱角磨平。这样说来,如果没有对个性的排斥,没有生存压力,没有被抄袭的风险,没有垄断,没有试错机制的缺失,没有这些因素中的一切一切,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都不会是今天这样的境况。

  移动互联网“分水岭”到了,“岭”那一侧,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还看不到会有什么样的风景出现。可从这个“分水岭”起步毕竟不算晚,不管我们在追赶乔布斯的路上处于什么位置、有多少机会、距离他有多远。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