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2011年度讨论最热烈、或是争议最多的产品。可能是2011年产生巨大影响、占领巨大市场、并引领整个产业转型方向的产品。借助iPhone这个神奇的平台,迅速蔓延到各大智能手机平台上的这款语音即时通信软件叫微信。 平心而论,它并非业内首创,但其通过强大的渠道推广能力迅速增长,并实现了“果粉”间的“病毒式”传播。值得关注的是,腾讯这个庞然大物仍旧拥有创新的能力。 当微信在2011年初上线的时候,人们只是简单地以为,这是腾讯在山寨领域的又一次保护性尝试。作为互联网巨头,对于每一个成长迅速的新服务保持关注是避免被颠覆的要义——毕竟,被微信所模仿的Kik上线不久就突破了百万用户,另一家模仿Kik的米聊也拿到了千万美元融资。 就是这么一款刚开始平淡无奇的产品,却在年中之后骤然发力,每天在它上面发来的好友请求声不绝于耳,细看一下都是QQ或手机中的老朋友。12月9日,腾讯公司首次官方披露了微信的用户数,截至当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000万人,活跃用户达2000万。 微信不但启动了将QQ上庞大社交资源搬到手机端的进程,更侵入传统运营商的领域,吞噬短信的势力范围。 随着媒体对微信关注的增多,隐藏于其后的故事也渐渐被发掘出来。作为移动产品,微信却不是由腾讯无线部门开发,而是由邮箱团队广州研发部推出;它的灵魂人物张小龙,曾开发出国产第一邮箱客户端Foxmail;微信一开始在腾讯内部的产品体系中地位并不显著。 张小龙多次请求其他部门的配合却没有结果,不得已动用自家的邮箱资源进行推广;甚至微信启动时的明月独影画面,都被与QQ邮箱首页上海子的诗对应起来,强调枯燥的编程工作背后的一丝文艺气息。 在“山寨发布会”评奖时,微信获奖的最大理由来自于内外两重意义:在外部,它代表了移动互联网的广阔可能性,让此前一些担忧“移动互联网泡沫”的人看到了希望。 在内部它则代表了大公司体制下小团队的灵活战斗力,让已经初露大公司病端倪的中国互联网业,看到了在公司内部实行“群狼战术”的必要性。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