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闽西山区,天虽冷,心正热,情愈真。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闭幕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按照省委要求,结合宣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率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福建日报、福建省广电集团等11家中央驻闽和省级主要媒体的46名编辑记者,到革命老区龙岩“走转改”,下田间地头,串客家村舍,进工厂企业,探寻“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真实答案。 泥土香里酿真情 在红土地上,袁荣祥带领编辑记者先后走访龙工控股公司,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赖坊村,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南山镇中复村,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走进蔬菜生产基地、水土保持先进村等,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文化建设情况,与企业职工、农民代表、革命烈士家属、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座谈。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真情。”编辑记者们感受到了老区群众为创造美好生活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和艰苦劳动,“悬”在高处、“飘”在城市的心,落在了基层、扎进了百姓心底。 袁荣祥曾在龙岩工作,对这片红土地十分熟悉,行前专门召开会议和新闻界认真研究选题。本报记者选取其中一题深入长汀县蹲点调研当地治理水土流失的做法与成效,采写的通讯《十年治荒,山河披绿》刊发后,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提出继续支持推进的意见。 随后,中央政策研究室等7个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到长汀专题调研。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也作出指示,推广长汀经验,加大扶持力度。 最好的新闻永远在脚下 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远处,最好的新闻永远在脚下。福建省委十分重视和支持新闻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最早部署安排开展这一活动的省份,并明确提出“走转改”活动一定要与省里的中心工作相结合。 落在笔下的是报道,落在心底的是感动。“我们跟着部长‘走转改’,带着情感走基层,才能收获感动和信心。”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副主任柳敏芳感慨地说,“鼻孔朝天的‘老爷记者’、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闭门造车的‘文件记者’、粘贴复制的‘电脑记者’,不可能触摸到基层脉动。” 光明日报记者马跃华龙岩归来有感而发:“编辑记者应该用民众的语言、用民众的眼睛,更重要的是用民众的心,作为审视社会、记录历史变迁的根本立场;应该让自己的新闻作品少些‘脂粉气’,多些‘泥土气’。” 宣传干部也要“接地气” “记者要走基层‘接地气’,写稿子才有灵气。宣传部门的领导干部也要走基层‘接地气’,才能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活思想、新要求。”袁荣祥总结这次“走转改”活动时这样说。 袁荣祥感叹,呼吸着泥土的芳香,激发很多鲜活的想法。他提出,“走转改”的覆盖面应扩大,要倡导“走转改”精神,深化艺术扶贫、文化低保工作,持续推动已开展了17年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把更多的温暖送到基层群众心坎上。 龙岩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邱荣也带领市县两级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赴各县(市、区)开展“走转改”活动。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重耕对全市宣传干部强调:“改进会风、文风、作风,要从市委宣传部开始。”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