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微博天下”公布“免费午餐”涉嫌洗钱被中纪委调查的消息不符合实情,成为新浪微博开通至今以来首个因发布不实消息被注销的媒体微博。事件本身可通过进一步的法律途径解决,其中折射出的微博媒体责任不可不查。 公信力是媒体的生命,作为同名杂志的官方微博,“微博天下”仅因为提出质疑后没有引发大规模围观和相关部门重视,而行此所谓“病毒营销法”,伤人同时也深深伤及公众对自己的信任。 微博向所有的机构和人员敞开了质疑、追问的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博言行可以完全摆脱现实语境中的种种羁绊。过去的一年,深刻感到“微时代”的来临,但与此相伴的是谣言、谩骂与冲动等乱象不断,从碘盐事件到最近的肖艳琴事件再到此次因“微博天下”事件,“微时代”里如何守护真实、重铸秩序,日渐成为公共议题。 对于一个发育尚不成熟的公民社会来说,“微时代”来得有些让我们不知所措。国家未能就网民言行提供一套公平合理的秩序规则,众多网民单凭一腔道德热血打造自己的正义江湖,混乱中难免充斥着真假莫辨、是非难分的乱象。 在直接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网络新闻的发布权毫无定所,公众信息的来源取决于那些被视为当事人最亲密的朋友亲人,基于这种缺乏基本证实的信息传播基础,道德感召下的网络舆论便迅猛地刮起了江湖风暴。例如此次事件中,“微博天下”所谓的“可靠消息”只不过是来自和朋友小聚的饭桌上的道听途说。 在寻求对网络的规则之治中,立法往往对类似微博主的信息发布责任设定充满矛盾心理:要求网民像记者那样对自己发布的信息承担法律责任,目前也有实际困难;任由网民毫无限制地制造新闻又易触及公共和他人权益底线。此时不妨根据微博的不同属性分而治之。 对于“微博天下”这样的机构官微,治理的规则当更严于个体的私人微博。当然从整个微博生态秩序角度看,呼唤一种理性负责的规则之治乃是大势所趋。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