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130多百年老店柯达似乎真的快要走到末路。近期关于伊士曼柯达的坏消息接连不断,先是柯达官网发布宣告,由于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纽约证券交易所已对其发出退市警告。评级机构穆迪随后将其等级降至“负面”,媒体爆出柯达准备申请破产保护、首席通讯官离职等消息…… 柯达的股价最低时跌到了0.36美元。在这些消息面前,人们扼腕叹息,大多数人将柯达的失败归结于一场不可抗拒的技术革命——短短数年,数码技术取代了胶卷技术,曾经的胶片巨头们——柯达、富士、乐凯如今皆已与胶片时代挥泪作别,或者面临破产,或者成功转型,或者被其他集团公司并购。 柯达也曾尝试转型,虽然步伐较之富士要慢了一拍,但这家公司前几年也不断在向外界传递着大刀阔斧改革的印象,2010年柯达CEO彭安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乐观表示公司已经完成了从胶片向数码转型工作的80%。 然而柯达的困境不仅仅是技术革命的冲击造成,它还拥有一家规模庞大的百年老店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尾大难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 以柯达中国区为例,从柯达中国区原总裁叶莺离职后,这一职位已经走马灯一般接连由陈志轩、傅志君、李强担任。恰恰是高层更迭的频繁,导致公司人心不定,上一任的策略仅仅停留于纸面就又要面临改朝换代人事变动。而柯达对外界勾画的美好蓝图也始终没有实现——包括那些富有吸引力的产品们。 柯达的声誉仍在,只是人们更多把它作为往昔回忆的一部分。在柯达成为商学院的经典案例时,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破坏性创造”层出不穷,谁会在固步自封中成为下一个柯达? “破坏性创造”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率先提出的概念,即“破坏旧的生产方式,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