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人民日报走进武汉各大高校 与学子对话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10日 09:51 

 “人民日报是在解放战争的炮声中办起来的一张报纸,到今年已经62岁了。我们希望通过‘校园行’,让年轻人、大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民日报,更多地参与党报的工作,多给我们提意见、提建议;也希望我们这张过了‘花甲之年’的老报纸多了解年轻人,增强我们的活力和青春朝气。”5月7日,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谢国明充满诚意的致辞,拉开了“人民日报校园行”武汉高校行的序幕。华中科技大学是“人民日报校园行”活动走出北京后的第一站。昨天,该活动又在武汉大学举行。

  采编队伍很年轻

  这是一次跨越“代沟”的对话。“大家看我站在这里,年过半百,暮气沉沉,可能有人说我们办的报不适合大家读。实际上,人民日报的队伍非常年轻,我们一线编辑人员的平均年龄31岁还不到。所以,人民日报不仅大气,而且非常有朝气,非常有锐气。近年来,人民日报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重大事件都做了评论和报道”。谢国明一席话,一下子拉近了青年学生与人民日报的距离。

  力图做到“敢说话”

  “曾经有人说过,人民日报像一张不苟言笑的脸,而评论就是这张脸上最严峻的表情。实际上,人民日报这张脸这些年一直在变化。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还有很多人不了解这种变化。这也是今天我们走进校园走近你们的原因——我们很想让你们,这些未来的国家栋梁了解我们,进而理解我们。在很多人眼里,特别是在你们这些思维活跃富有批判精神的大学生的眼里,说到人民日报评论,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严肃甚至刻板,说话的调门比较高、有点空,回避现实生活,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卢新宁列举人民日报对房价问题、石首事件乃至“凤姐”、“犀利哥”等网络热门人物的评论,以鲜活的实例告诉同学们,面对“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民日报怎样力图做到“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人民日报不能做‘麦霸’,但主流舆论的大旗还要扛。要努力做到在党心与民意的共鸣。”

  把学生建议带回去

  “我们都知道评论是一张报纸的灵魂和旗帜,但是,在当今网络日益发达的形势下,网络评论和传统纸媒评论相比,有着更直接的表达方式,人民日报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谢总介绍贵报办报主旨思想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在现在社会有如此大的张力的时候,人民日报是如何找到这个契合点的?”“人民日报以评论见长,能不能打造一些‘偶像’级的‘明星’评论员?”……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的同学们提起问题来争先恐后。

  面对一个个犀利问题,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宁、人民日报总编室副主任刘磊、环球时报副总编辑吴杰、人民日报国际部国际专刊编辑室主任王小光、人民网总裁助理、要闻部主任唐维红等真诚对答,解疑释惑,同时虚心接受同学们的批评和建议。“我会把你的建议带回去,改进我们的工作。”“在改进文风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样的回答,让学子们振奋而感动。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