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人民日报》守住真实和善意的底线

来源:沃华传媒网  发布日期: 2012年2月20日 15:52 

  媒体的立场应该是建设性的。真实和善意是媒体的底线。失去真实性的新闻即使再新鲜也名不符实,失去善意的媒体即使有再多关注也有负社会瞭望者之名。

       上周,时隔一年多的深圳“缝肛门”事件,由于媒体的调查回访,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一个本不太复杂的事件,却至今余波未了,对当事人乃至整个社会造成的伤害也久难愈合。

  回想前后,媒体在其中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首发媒体不经调查就依照患方一面之词与自己的主观臆断将所谓真相公之于众,其他一些媒体在跟进时不但没有质疑,反而以“产妇肛门被缝”、“助产士索要红包”等更加触目惊心的标题刺激公众敏感的神经。

  随着媒体的日趋发达,耸人听闻、名不符实的新闻似乎越来越多,那些不求真实、不讲善意的媒体其实难辞其咎。从让人大跌眼镜的“纸馅包子”,到令人咂舌的“缝肛门”,人们经历的闹剧终将回归理性,个别媒体虽赚足了眼球赚鼓了荷包,却失去了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公众的信任。

  近年来,此类事件并不鲜见。活人“被去世”,名人“被辞职”,稍一求证便知是自摆乌龙。经不起推敲的虚假新闻,缺乏善意的倾向性报道,在屡屡引起公众哗然之后又令人深思。

  究其原因,不难得出答案,一味逐利乃个中症结之一。在市场经济下,媒体追求经济效益本无可厚非,但少数媒体一味逐利,为了制造热点甚至冲破底线,不惜炮制虚假新闻,殊不知损害的正是自身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不仅如此,个别媒体的报道越来越缺乏善意、甚至不怀好意,离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远。本来,媒体首先应考量报道的社会效果,是否有利于形成社会共识、弥合社会裂痕,是否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媒体的立场应该是善意的、富有建设性的。但现实是,有些媒体却刻意制造社会矛盾,比如有些媒体报道安徽“环卫奶奶”被解聘,却只字不提有关部门已为其办理低保与救济的事实……

  信口雌黄总是比小心求证容易得多,撕裂伤口远比弥合它更能给人以刺激。不经调查、不负责任地制造所谓“热点”,远比给受众理性的报道与回答更有利可图。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固然不少,但如何客观公正和怀抱善意地看待和报道社会事件,是媒体亟需补习的功课。

  真实和善意是媒体的底线。失去真实性的新闻即使再新鲜也名不符实,失去善意的媒体即使有再多关注也有负社会瞭望者之名。做真实而有善意的新闻,与媒体重视社会效益、增强社会责任感密不可分,也与媒体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息息相关。此外,整个媒体行业的自律以及国家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不可少。唯有多管齐下,媒体才能真正以一种负责任的姿态,怀抱着善意来审视时代,观察社会,观照人们的内心。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