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网络视频业转向多点竞争

来源:中华广告网  发布日期: 2012年2月22日 14:03 

  这边是优酷和土豆激烈的起诉与反起诉,那边是各家视频网站不断合纵结盟。在前景更加美好和整个行业依旧亏损的矛盾中,2012年对于视频网站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残酷的版权大战是否似乎已经渐散硝烟?

  “视频网站把自己的价值观核心寄托于热播电视剧这个时代已经到了尾声。”爱奇艺公司CEO龚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断言。

  在龚宇看来,为做预算头疼的日子即将结束,2011年二、三季度全行业疯狂抢购热剧,版权价格一路飞涨的阶段已近尾声,2012年的资本环境和行业环境,对一些视频网站过度依赖热剧换取流量的高资本消耗量的成长模式提出考验,对于行业的领先者而言,自制内容能力、整体用户体验、货币化能力将共同构成视频网站下一阶段竞争实力的关键。

  “按照今年的规划,爱奇艺2012年广告收入将实现300%的增长,全面超过行业200%增长的平均水平。”龚宇告诉记者。

  热剧版权价格涨势放缓

  对于视频网站来说,去年二、三季度对于采购热播电视剧的狂潮仍然记忆犹新。在那个时期,单集电视剧的价格从几千元、几万元一路飙涨至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部剧的网络版权卖出千万元级别在那个时期比比皆是,一些热门剧集甚至还没开机就已经引发视频媒体的争夺大战。

  据知情人士透露,《宫2》(也称《宫锁珠帘》)的互联网视频版权被腾讯以185万/集购得,这个价格甚至超过了一些电视台买剧费用。这并非个案,稍早一些时候,搜狐以120万/集购得了《浮沉》。此外,还有优酷、土豆、PPTV……凡是兜里有点钱的网站都在拼命砸钱买剧,平均价格在30万/集之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样下去迟早大家都玩完”。事实上,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视频网站的烧钱游戏便开始降温,进入2012年,虽然电视剧网络版权采购价格并没有降低,但交易量却有所下降。

  其实,对于视频网站而言,买热播剧的实质就是买流量,随着热播期的结束,这种价值就丧失了,而自身网络平台的价值并没有得到体现。“从视频网站价值观的角度来讲,把自己的价值核心寄托于热播电视剧这个时代已经过去。”龚宇表示。

  单点竞争向多点扩散

  随着热剧版权“理性采购”的趋势日益明显,此前基于热剧版权采购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做法正悄然发生改变,未来竞争的格局已经在向多点扩散。

  尽管购买热播剧的风潮已经降低,但不可否认,这仍然是实现视频网站价值的必要因素。从目前已经了解的信息,优酷、爱奇艺等主力视频网站在2012年购买热播剧版权的投入将与一线卫视的投入相当,维持在数亿元人民币的级别。

  除此之外,用户体验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在网络视频行业中,用户体验涉及的层面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流畅性、清晰度和界面三方面,但这三方面集中考验着视频网站资金和技术上的巨大投入,以及与长短期商业利益的博弈。仅从带宽来看,视频网站中超过1000G的只有优酷和爱奇艺两家,其他网站均没有超过800G,想缩小这种差距,在技术上的投入要远比想象中的大。

  面对千万元的独播剧成本压力,视频网站的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于广告,在货币化能力成为视频业内最核心的竞争力的时下,各大视频网站开始了新的战略。其中,自制剧和网台合作的力度加大则说明了这一切。

  “公司抓住台网联动和大剧营销的策略,将前期的品牌价值和后期的广告销售能力进行有效组合,进一步提高货币化能力。而实现从用户端市场份额的爆发性增长到广告收入的爆发性增长,是2012年爱奇艺的重要任务。”龚宇表示。

  综合资源竞争凸显

  目前,网络视频业为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网络视频业由原来的电视家庭单屏时代变为视频个人多屏时代,这也是外界对这个市场持续看好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面对这个广阔的市场,视频网站最核心的特质又决定了其发展的优势。“视频网站的核心特质一般认为有两类,一类是拥有巨大的流量或用户资源,第二类则是长时间积累的品牌优势。”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根据上述特质,而在互联网大军中,腾讯和百度在流量和用户资源方面无疑是行业的大佬。“从背景资源角度来看,爱奇艺依靠百度的流量支持,在早期获得很多的用户数,在目前仍然有40%的流量依靠百度导入,同样有强大资源支持的还有腾讯,这是一家任何视频网站都无法忽视的竞争对手,因为大家都知道,资源是用资金无法买来的。而在品牌积累上,依靠UGC(用户生成内容)起家的优酷优势明显,这也是优酷一直处于行业领先的重要原因。

  目前主力视频网站已经在品牌差异化上有所体现,优酷的“大而全”、奇艺的专业化和技术性,以及土豆的创意性已经日益明显,这些特质将帮助领先企业将行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做大,同时迅速提高自身广告收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