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邵逸夫时代”的最后一年,素以“铁腕”著称的方逸华成功为TVB控制了成本。TVB在2011年纯利增长17%,达到15.6亿港元,创下新高。这中间的主要增长来自广告额(增长14.6%至34亿港元)和节目发行额(增加19%至7.7亿港元)。 其正确决策体现在发展网上收看TVB节目,网民大幅增长,使得网络广告收入增长102%。随着方逸华即将退任TVB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务,有消息称,由于近几年来邵氏出品的贺岁电影票房成绩不错,方逸华也有意转向,重振邵氏的电影王国。 2009年,邵氏联同TVB投资拍片做试金石,以邵氏名义制作电影,包括由邱礼涛执导,谢天华主演的《Laughing Gor之变节》,由曾志伟、叶念琛等执导,囊括TVB人气小生黄宗泽、王祖蓝等的《72家租客》。方逸华一手力捧的梁乃鹏、李宝安、乐易玲等中层都将留守TVB,未来也将持续为邵氏电影王国提供小生、花旦的资源。 由极盛到停产电影 邵氏在最风光的时期,几乎是香港的电影王国,但香港电影在经历了多年的辉煌之后,一度走向低谷。 1907年出生的邵逸夫,中学毕业后便应家兄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天一影片”的南洋电影市场,并从最底层的放映员做起,直至与几位兄长联袂称霸整个东南亚的电影市场。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 1957年,邵逸夫只身赴港创业,一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这一邵逸夫倾力打造的影城,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历时7年始告完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出产了1000多部电影。 上世纪70年代,邵氏兄弟涉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TVB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邵逸夫成为TVB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并减少电影制作,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那时,有很多人感叹,邵氏电影的光芒不再。2010年正式接管邵逸夫王国的方逸华,谈到邵氏的这段历史时说:“我不认为邵氏当时放弃电影是一个错误,那是因为整个电影业不景气,邵氏集团最后在电视方面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但是,今天该是邵氏电影重新出发的时候了。” 建立新影城谋求发展 1998年,香港政府拨出将军澳一块地皮兴建影城,邵氏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联合中国星、寰亚、美亚、年代、晶艺,六家公司合组财团竞投,以7800万港元投得,击败当时的热门人选嘉禾。2003年,邵氏宣布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于将军澳工业村建设“香港电影城”。当时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但近年来,香港电影依旧低迷,如今投资巨大的将军澳电影城也成为邵氏的负担。身为邵氏电影制作总监的黄家禧在接受采访时,对媒体表示:“我现在觉得电影越来越难做,可以说是没得做。维持影城运作一个月都要六七百万港元,拍戏也要赔钱。双线赔钱,有人说这是愚蠢的决定。”但黄家禧又说,“邵先生对我说,用十几亿港元建立新的电影城,能有很好的工作环境、有很先进的地方给将来的人拍戏,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