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汽车插广告卡情况需要监管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2年4月10日 10:00 

  司机朋友相信在路上都有看到发小广告的经历,甚至在车流中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9日,车主黄小姐早上开车上班从常青路经过,车身再次“被插成了花”,小轿车成了“卡车”。黄小姐说,以往,每次经过一些路口都会碰到发名片的,自己不想车被插,当发名片的人上来了,就按下喇叭。有时候,别人就不插了。昨天早上,自己按了好几次喇叭,可是对方不搭理,还是给车插上了名片。

  “一直以来都是抱着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毕竟发名片的人生活不易。”黄小姐说,如今车流中有人发名片,在武汉街头已成为了一种常态,太影响市容了。

  黄小姐在新浪微博发了一张车身被插满小广告的照片后,引起众网友的关注和共鸣。

  记者在腾讯微博里也看到了有网友在讨论“有人车流中发名片”的话题。网友们共同的心声是“希望有关部门管管”。

  “我每次看到有人上来发名片,也会按喇叭。”

  “我会摆摆手,示意不要名片。”

  网友“牛哥”说他是个急脾气,每次看到有人上来都会吼一声“不要”,“效果还蛮好”。

  网友“五百万”还有一次被吓到的经历:在发展大道与唐家墩路交叉路口,正在等红灯的他全神贯注看着数字的变化,突然车窗边跳出一年轻女孩,将一张A4纸张的广告伸到他眼前。“先生请看下,有兴趣的话可电话联系。”突如其来的这么一下,把“五百万”着实吓了一跳。

  “最讨嫌的是,直接把名片从打开的车窗里丢进来。”网友“丽丽”说,一般这样在车流中发名片的人是男的,那发名片的手法很专业,名片在他们手里像飞镖,手指夹着一弹,名片如同“赌神的扑克牌”飞进了驾驶室,有时就直接打在脸上,“飞名片的人,对你的叫声充耳不闻,继续在车流中边走边飞”。

  网友们说,其实这样发的名片,很多都掉在了地上。经常也会看到有环卫工人在车流中低头扫这些名片,“很是危险”。

 

  记者做了一项随机调查:遇到发名片的,你怎么处理?“很反感,不理不接”的占七成,“先接着,再扔”的占二成,“无所谓”的占一成。

  针对发名片的大部分是“代开发票”的,网友“大头”建言处理办法:还得从源头查起。这不是靠一个城管部门可以管理的,更不要胡扯什么清洁工来管理这些事情。

  “还是打击的力度不够,打击他们要是有像打击毒品的那种力度,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

  “应该管管了,每天都有人塞到我车里几张,而且污染市容,影响形象,浪费资源。”

  网友“一万年”说:应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这样的事情屡禁不止,值得深思。只有通过重视民众的利益诉求,建立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抓好日常管理,并为之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最近一个星期来,记者走访了武汉三镇各大主要道路交叉路口。探访发现,只要是车流汇集的路口,“车流中发名片的”或多或少都存在。

  就连昨天雨天,在上班早高峰时间段,天下着毛毛雨,在常青路与发展大道交叉路口、在姑嫂树路与后湖大道交叉路口,还是有发卡片的。

  据记者观察,以下十大路口当数武汉三镇“车流中发名片”表现最为突出的地方。

  汉口区域:常青路与发展大道交叉路口、后湖大道与姑嫂树交叉路口、发展大道与唐家墩路交叉路口、香港路与建设大道交叉路口、黄浦大街与建设大道交叉路口。

  武昌区域:大东门转盘四个方向路口、中南路与武珞路丁字路口、中山路与民主路交叉路口(小东门)、徐东大街沿线路口。

  汉阳区域主要集中在汉阳大道与鹦鹉大道交叉的钟家村路口。

  所有这些位置的共同特点都是:车流集中,交通滞留。在上下班时间段,通过每个路口需等待2至3个红绿灯。

  前天中午,记者在武昌大东门候车时遭遇一次“吞卡”。一张名片被塞在右边车门玻璃缝里,当时没有留意,后来在下降玻璃时,下降的玻璃带着名片一起躲到门板里面去了。至今,那张名片还留在车门里面。

  2010年1月7日,一名街头派发假证“名片”的男子,尝到江城首只另类“螃蟹”——行政拘留。当日上午,江岸城管执法大队与警方组成联合执法队,对解放公园一带的假证活动予以整治,抓获正散发假证“小广告”的刘姓男子,收缴“名片”300余张。该男子已由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治安处罚。

  武汉市“三乱”整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街头散发“小名片”,既有损市容又带来安全隐患,“要用重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38条规定: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倒买倒卖发票,私自制作发票监制章、发票防伪专用品的,由税务机关依法予以查封、扣押或者销毁,没收非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希望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对此类现象加强监管力度。更多报道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