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妈妈团”与“人流广告”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2年4月11日 10:01 

  日前,石家庄一个自发聚集的“妈妈团”,开展了一个关于“人流广告”的特别展览,展示了用她们用两个月时间收集的1万多册形形色色低俗淫秽的“人流广告”,想呼吁社会和管理部门对“人流广告”泛滥现象引起重视。

  因为这类“人流广告”主要是针对青少年意外妊娠的,“妈妈团”的担忧令人同情。我们用什么来化解和宽慰“妈妈团”对“人流广告”的忧心呢?

  “人流广告”是医疗广告,对此早有严格法规,多有限制。可“妈妈团”从公交车、户外、报刊杂志、电视台收集的“人流广告”,宣传“无痛人流比治感冒还轻松”,甚至还配发大量的淫秽色情文章,公开鼓励青少年性开放。这种违规广告,长期无人监管和处罚,以至于要靠“妈妈团”自救办展,才引起一些社会关注,这显然是管理部门的失职和渎职,应该立即纠错,依法查处违规做“人流广告”的医院、诊所和媒体等,刹住这股歪风。

  “人流广告”泛滥的背后是人流数的猛增和由此引发的女性身心伤害及严重社会问题,这些比表象的广告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并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在整体防止青少年意外妊娠上重救轻教。“重救”本没错,事已如此无可奈何,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女孩。但更要“重教”,“重教”应该也必须是预防青少年意外妊娠的重点,一定不能只把维护青少年生殖健康的重点放在事后的“救助”上,而是要大力加强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常规教育。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国在性教育方面仍十分落后,在不少学校中,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却是可有可无。即使开了生理卫生课,也大都简单地走过场,而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不仅要包括性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与心理、社会、伦理相关的性道德及性人格的培养形成,目前能做到这种水平的学校,寥寥无几。目前青少年得到的性知识大都来网络和影视。由于性知识及性道德教育的滞后和不全面,如今已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和青年在性无知状况下“涉性”,这也在客观上为“人流广告”及人流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庞大的市场。使青少年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学会保护自己,相关部门又坚持提供人性化和公益性的服务,青少年意外妊娠就会大大减少,“人流”的市场就会大大萎缩。

  日前有媒体发布31省份国人“性健康感受”调查结果,71.4%的受访者在结婚前发生了首次性行为;仅两成受访者不认同婚前性行为。与1994年相比,2012年国人婚前性行为的比例提高了30%,达到了71.4%。但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人们也不应该对一些青少年“婚前守贞”冷嘲热讽,给其贴上“落后”、“封建”和“性观念不开放”等标签,使“等待者”陷入一种文化困惑,而“不等待者”却以前卫的形象屡屡得到张扬。因为,不仅是在我国,在世界其他国家,“真爱需等待”仍是一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有价值的社会文化。因为,即使进入现代和多元文化社会,“婚前守贞”或“纯洁性行为”在维系社会基本道德伦理、家庭稳定和睦与良好社会风气上仍具有积极作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仍是一种有价值和有需要的文化。对此,美国走过弯路,可谓教训深刻。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人痛定思痛,发起保护贞操运动,强调忠贞,反对滥交。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推出“真爱需等待”系列教育和文化活动,形成一种社会氛围,鼓励和帮助青少年“等待”。目前,即使我们不得不使用堵疏结合的办法,但在对青少年提供完整的性道德和性知识教育的同时,“真爱需等待”的文化也应是大声的。这倒不是想在文化和道义上过度挤压青年婚前性行为,而是给孩子多一种选择,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就如同婚前性行为也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大多情况下,只要保护好,其本身也不应被非议。

  最后想说,“妈妈团”自己也要提高水平,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老师。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去进行,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应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和容易接受的方式,爽快和正确地回答,不要含糊其辞,而我国孩子从父母处得到的性知识教育不到2%。在如今信息多元和开放的时代,老母鸡护小鸡的办法肯定是不行的了。

  在新的时代,对于广告的监管已经不能用“堵”而是要用“疏”了。更多消息,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