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狼又来了” 国产电影何去何从?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 2012年4月15日 08:37 

  近日,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影产业数据传来“捷报”,全国城市票房创下36亿元的历史新高,但在高额票房的背后,是好莱坞大片的风光无限以及国产片的表现疲软。随着中国电影引进政策的进一步放宽,业内不禁高喊“狼又来了”,国产电影何去何从?

  一季度国产电影表现乏力

  今年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中外影片数量超过60部,其中有10部影片票房过亿,总票房约为36.54亿元,增长幅度高达36.6%,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在电影市场持续繁荣的背后却暗潮汹涌。在10部“亿元票房”的影片中,看似国产片和进口片平分秋色,细看其单个影片的票房表现则差距明显:5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片中,表现最好的《大魔术师》总票房1.72亿元;而仅仅一部《碟中谍4》,票房就高达6.5亿元,几乎占了一季度全国总票房的1/5。累计下来,5部过亿的进口片,总票房为15.15亿元,是国产片的两倍多,占了一季度总票房的近一半。

  而相比去年同期,一季度则有11部影片票房过亿,其中国产片5部,累计票房9.12亿元;进口片虽然有6部,但累计票房也只有8亿元上下,相比之下还是国产片占优。

  进入四月,乍暖还寒时候,本是内地票房回暖的时节,但今年的情况并不乐观。4月10日凌晨,卡梅隆将电影转制成3D版本的“泰坦尼克号”登陆中国市场,首映票房即达1100万元,全国首日票房更是达到近7000万元。随着《超级战舰》和《纽约行动》的陆续接档,业内预计,4月又将成为好莱坞大片的天下。

  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国内电影票房飞速成长,成功的背后,只是院线和银幕块数增长带来电影票房飞速发展的同步效应,而不是实质上影片质量和电影工业得到相对应提升带来的后果。面对这种情况,有业内人士直言,随着电影进口政策的第三次重大调整,今年国产电影面临的局势将更加严峻。

  电影进口政策是把“双刃剑”?

  一季度好莱坞大片为何表现如此强势?不少业内人士担忧,这与中国对美国大片引进制度的放宽无不关系。

  有人算了一笔账:2012年之前,中国每年引进20部的分账大片,基本都是好莱坞大片,平均下来每个月不足两部。但从今年开始,中国对好莱坞大片的引进份额从20部增加至34部,平均每月有3部,再加上20部批片的名额(以美国片居多),中国电影市场上每个月有近5部美国片上映。

  这种担忧已经在现实中得到印证:今年以来,几乎每个月市场上都能见到好莱坞大片的身影,其中票房冠军《碟中谍4》,自1月28日上映以来到4月1日才下线;2月28日上映的《战马》目前仍在上映之中。相比之下,大量的国产电影只能到影院“一日游”。

  对此,著名影评人周黎明表示,电影贸易的争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如何用、如何把握。“对美国的好处不一定对中国就是坏处,好莱坞大片进口多了,以后中国观众就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电影,电影院的收益也能增加;同时,还能刺激国内制片公司更加努力,认真拍出质量更高,让中国观众更喜欢的电影。”

  国产电影在“鲶鱼效应”中如何发力

  一直以来,好莱坞都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电影生产力。据了解,在好莱坞,保险公司作为投资、制作双方的监督人,深入到电影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了各方利益的同时,也严格规定了游戏规则,使整个电影工业流程处于有序、可控状态。

  “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生产是真正的工业化生产,整个电影制作团队是分工精密、合理调配的,而且这种分工、调配的形成都是经历了千百次的生产过程优化而来的。”电影导演江海洋说。

  此次变革带来的结果,可能促使中国电影业态整体提升,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国产电影生态的恶化。业内认为,国产电影导演中可能会有一部分转行拍电视剧,一部分则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不过,历史地看,每一次进口片政策的改变,短期内对国产片市场肯定有挤压,但也都因“鲇鱼效应”推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及电影体制改革。

  “事实上,电影政策的逐步开放,国内观众不缺乏对进口大片的了解,也不会因为多看几部进口影片就少看国产影片。”曾在美国索尼哥伦比亚公司任职的导演何平说,政策的开放对国内的制片人来说是件好事,可以更加了解竞争对手的运作模式。他认为,借此契机让国际制片人、国际制片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允许好莱坞大型制片公司在中国设立分公司,也许在冲击上游制片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国产电影的“造血功能”。

  此外,除了上游的制作能力,影院和院线这样的下游也需要更多创造票房的影片上映,增加进口影片对下游是一种输血行为。“只有把下游院线、影院的生存问题解决了,假以时日,上游制片的危机才能得以缓解。”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