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深圳特区报》的世界经济版被誉为本报“招牌菜”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日期: 2012年4月20日 08:42 

  深圳特区报的世界经济版之所以被誉为特区报的“招牌菜”,是因为当时创建时,在全国所有报纸当中,没有这样的专版,以“人无我有”抢占了先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又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内地一些兄弟报纸陆续开辟世界经济专版。这时,本报又推出“编译”、“特译”和“外商征购商品”专栏,继续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占上风。

  世界经济报道对各方面的消息来源加以精选精编,动态新闻以“世经简讯”的方式发表,而对各行各业的情况,以及世界经济的某些热点问题,如国际游资的流向、高新技术的转让等,则加料写成综述、专稿、述评、经济小品,例如《病急乱投医——从大减息看美国经济》、《港元升值的前因后果》、《香港电子业外喜内忧》、《新加坡经济衰退析因由》,以及反映美国“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为争夺市场而互相攻讦的小品《可乐?可乐!》等。

  其中,《港元升值的前因后果》受到香港《文汇报》领导和同行的好评;《新加坡经济衰退析因由》被市委办公厅加了按语,印发给全市各级干部阅读。

  1986年4月,深圳特区报社成立理论组,我从世界经济部调到理论组任负责人。理论组起初有编辑4人:我、李干明、丁立连、黄丽君,负责编辑“理论探讨”、“特区论坛”。后来增加张宝兴、黄冬云两位同志,增设了“青年之友”专版。

  1986年10月成立理论部,我和李干明任理论部负责人。这是我在特区报社任职的第二个部门。理论部成立后,又陆续调进几个高学历的研究生:邓自强、卢林、刘爱莲、刘琦玮、潘峰,以及黄小榕、李一峰、欧阳佳、吕延涛、李威尧、刘勇。又新开辟“经营之道”、“党建”、“读书”、“法规与专文”等专版。

  该报以满腔热情地宣传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成就,频频以座谈会、研讨会、对话、笔谈、征文等多种形式,就改革开放实践中提出的新的理论问题,以及读者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组织了一系列的专题讨论。例如,从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劳动工资制度改革、住房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企业股份制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到按国际惯例办事讨论、关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讨论、关于在内地造香港的讨论,以及深圳如何发展第三产业的讨论、关于增创特区新优势的讨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讨论、关于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的讨论,等等。

  一句话,凡是深圳市政府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都在北京、广州、深圳、香港举行过专题研讨会,或约请专家学者在理论版撰文讨论。

  大批专家学者为特区的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为市领导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拓宽了思路。《深圳特区报》的理论宣传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理论探讨”等专版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厚爱。每当本报组织专题讨论,只要理论部向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有关专家、教授、研究员发出组稿信,哪怕只是打个电话定向约稿,专家学者们都是有求必应,拨冗赐稿。

  为改革开放鼓与呼,为特区建设鸣锣开道。在深圳特区这块“试验田”里,以《深圳特区报》理论版为园地,经过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辛勤培育和浇灌,在不太长的时间里,长出了特区理论的新苗,涌现出一支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理论队伍,加速了报业的发展。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