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孟非火了。 在这之前,他是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新闻主持。即使跨界主持,孟非所看重的始终是延续其间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趣味。 他经历丰富,但拒绝“被传奇”;他可谓成功,但总在强调因为我很真实。 近日,在与《解放周末》独家对话中,从对《非诚勿扰》的解读到对个体生命的感悟、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这个在某些观众心目中带有娱乐符号的主持人,卸下“主持”的外在,呈现“人”的真实。告诉人们,也在告诫自己——应该明白“我是谁”。 明白“我是谁”,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 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明白“我是谁”,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分内的职责尽到。 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正如中央领导所指出的,明确“为了谁”、搞清“依靠谁”,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好“我是谁”。 ■《非诚勿扰》,“我是谁” ●这个节目可能是一幅中国现代社会的 《清明上河图》。 ●我们只是多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和看问题的方式,而不是轻易下结论。 解放周末:为什么《非诚勿扰》开场是这样一句话:“欢迎收看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 孟非:如果你不是这样开场问,我也希望咱们从这儿开始聊。我认为,一个节目它到底是什么属性,并没有那么重要。对于拿遥控器的观众来说,重要的是喜欢或者不喜欢,想看或者不想看,就这么简单。 有人认为娱乐的就一定是浅薄的。难道具有娱乐气息的东西它就一定不可以高级点吗?或者它就一定不能多承载一点内容和东西吗? 解放周末:《非诚勿扰》试图承载的更多的内容和东西是什么? 孟非:《非诚勿扰》当然是个相亲服务节目。但是,你去问一问看了这个节目几年的观众,他们从这个节目里看到的难道仅仅是相亲吗?全国有几亿人在看这个节目,他们仅仅是关心今天谁和谁能牵手吗?我想不是。那是什么?这个节目最终呈现出来的东西,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真实状态。就像一位老华侨讲的,“我在海外生活了30年,这个节目,让我们这些在海外漂泊的华侨真正能够看到祖国的变化和祖国人民的现状。 ” 在一次采访中我说过,这个节目实际上是一幅中国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画卷。再大一点说,可能是一幅中国现代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只说年轻人,可能有局限,因为还牵涉到他的父母、家庭、工作,他对婚姻和生活的思考等等,涵盖非常广。这就是我们节目呈现出来的具有婚恋之外价值的东西。 解放周末:真实版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下时空里的生命与思维方式。 孟非:最浅的,观众可能是看我和乐嘉说说俏皮话、斗斗嘴,或者逗男嘉宾开心一下。这是节目具有娱乐属性的东西。但是,我关注到微博上引用我的话,或者乐嘉、黄菡的话中,俏皮话并不多,更多的是与价值观、生活态度、社会认识有关的话。而这正好契合了我的一个心理:我想如果我们三个人还具有这个能力的话,还有能力去传播主流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的话,我们是在用一种最能为广大观众接受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 解放周末:并且是从一个很小的切入口。 孟非: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期节目完了,我说的话有一句两句被观众记住并且认可的话,这个节目的价值就实现了。这一两句话从何而来?不是直接发表意见,而一定是在男女嘉宾讨论的时候,我认为出现某些话题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和观点才有一种最正常的、最易被人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既然大家是在讨论嘛,那么我们三个人也可以发表看法,这是这个节目架构的一个优势。 解放周末:可以说,《非诚勿扰》形成了一个社会生活话题讨论的平台,而不是下结论的地方。 孟非:你这话,我非常同意。我们只是多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和看问题的方式,而不是轻易下结论。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