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纪录片成为荧屏的香饽饽,也让久违的国产原创现实类纪录片重新回到大家视线中。在昨日本片召开的研讨会中,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表示,纪录频道日后将加大现实题材的创作,不仅将在年底开拍《舌尖》第二季,并将从美食延伸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打造“舌尖”品牌。 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央视一套刚刚落幕的口述体纪录片《大鲁艺》收视和口碑也不错。与之前《故宫》《颐和园》之类历史纪录片一枝独秀的情况相比,现在,现实类、口述体等纪录片都蓬勃发展起来。而纪录片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人才储备、资金投入等问题,央视也将采取一系列举措为其发展之路奠定基石。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玮 央视不仅在2010年开设纪录片频道,近些年其推出的纪录片也一直被观众追捧,《大国崛起》曾引发收视热潮,2005年不少大学还把《大国崛起》作为西方政治与行政学的教学片搬到课堂上播放。《故宫》也曾引起广泛关注;《再说长江》《颐和园》也都引发了不少的话题。但是,这些纪录片大多是历史类题材,国外也对中国这类题材的纪录片比较认可,而现实类则一直是“短板”。 随着今年《舌尖上的中国》大热,国产现实类纪录片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表示,相对历史类,现实类纪录片的专家团队还没有形成,视野范围也还比较窄。 在纪录频道成立之后,便加大了对中国本土现实题材的关注,拓宽了纪录片类型。“舌尖”一开始就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制作模式打造的,一集节目镜头运用量达到了1300个,节奏快,信息量大,基本上8分钟讲一个故事。 在未来,央视纪录频道也将继续加大对现实类纪录片的扶持,推出“活力中国”系列征集,并开始实行培养年轻力量的“青春中国”,让纪录片种类发展得更加多元化。 近日,央视播出的《大鲁艺》将“口述历史”类型的纪录片再次回到人们视线中。片中对近百位平均年龄90岁的鲁艺老一辈文学艺术家进行抢救式采访拍摄。时隔半个多世纪,当代年轻人对延安文艺的认知是符号式的,甚至把它当成了革命的代名词,但在百位老人的集体回忆里,延安文艺并不像后来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单调,只有大秧歌、黑板报、版画。 央视总编辑罗明表示,以口述还原的历史,也让大家看到了除了语言之外,采访对象的表情和眼神,“每每说起他们在延安生活和工作的状态时,他们脸上所呈现的还是他们当年年轻时的表情和笑声。这种状态是按捺不住的,这就是在用口述还原历史”。 实际上,早在纪录频道成立之初,崔永元(微博)就推出过口述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其间共采访3500位老人,集成影像200万分钟,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历史面貌得以还原。谈到制作“口述体”的初衷,崔永元表示,片中有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在回忆战争时,回忆初恋时,还那样忘情,让他特别感动。 纪录片为一个频道,乃至一个电视台带来的社会美誉度是其他类型节目无法比拟的,而大型电视台影响力之间的比拼,除了新闻,就是纪录片。但实际上,除了央视以外,现在主流卫视极少有拿出专门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纪录片创作中,更别提放在黄金时段播出了。 目前,除了央视一套,央视纪录片频道,省级卫视大量的资金主要用来购买电视剧和打造影响力巨大的娱乐节目,很少拿钱拍纪录片。由于纪录片的播出时间被挤压,很多纪录片人才逐步转向于别的工作,拍一些专题片、资料片、商业片。这直接导致中国的纪录片人才、队伍在全国出现流失现象。 据一位纪录片业内人士介绍,在整个电视行业里,能够从事纪录片创作的人都是一些相对来说能够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的人,因为纪录片的制作时间比较长,回报比较少,不可能大红大紫,更多是在幕后工作,靠作品和观众进行交流。 对于看着《动物世界》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国外野生动物等自然类的纪录片都有很深的印象,而目前在国内这一块就显得略微苍白。刘文说,国外这方面的编导都是专家,比如拍一头狮子,编导自己之前都研究狮子好多年了,“我们是翻书本去拍。视野比较窄,关注点比较小,社会类也是(面对这样的问题)”。 在刘文看来,国产原创社会类纪录片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没有国际大视野,一般的切入点都是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而海外社会类片子的视野则相对宽阔,包括关注阿富汗饥荒、伊拉克战争,全球化对印度一个村落的影响等等。刘文举例,一部国外的社会题材纪录片讲法国市场上出售的最顶级的一种假发,寻根溯源最后追到印度的一个村子。当地有个传统,女孩从小留长发,十几岁时剪掉,这些头发被法国假发商收购。因为当地偏僻,没有污染,所以女孩发质特别好。整部片子就讲印度农村的这种头发怎么转移到法国,这个关注点就很独特,有意思又吸引人。 在日前举行的《大鲁艺》研讨会上,央视总编辑罗明还谈到了纪录片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他认为,中国纪录片今后创作要更多考虑国际化,让中国拍摄的纪录片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和传播。 罗明认为,当下中国的纪录片发展任重道远,他尤其谈到了资金问题。他在一次和法国纪录片大师雅克·贝汉交流时了解到拍摄《迁徙的鸟》的庞大资金数额,“《迁徙的鸟》当时投入4000万欧元,相当于4亿人民币,一个纪录片4亿人民币,对于我们来讲这是一个频道干一年的钱。下一部片他们要投入8亿人民币,是非常好的一个题材,我特别想一起做,但是8亿投入太大了”。罗明说,中国纪录片想要走向世界,要有敢于投入的决心和实力。 年轻力量也是纪录频道最为看重的群体之一,纪录频道也因此推出面向大学生征集的“青春中国”项目计划。纪录频道总监刘文透露:“希望在五年的时间内,联合全国一百所高校、发现并培养一千位纪录片新秀,以此营造‘百校千人’的规模和影响力,真正为中国纪录片事业建立起强大的后备军。” “活力中国”系列是2011年下半年纪录频道面向社会制作机构开展的纪录片招标活动。现在看来,这次活动更像是为国内纪录片“缺钱、缺创作、缺播出平台”等状况开出的一剂良药:缺钱是纪录片社会机构面临的普遍难题,为此纪录频道在活动中投入了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面向社会制作机构委托定制100集现实类纪录片;为了让招标活动的选题更有针对性,纪录频道最终确立了“活力中国”的主题,“引领纪录片创作者将目光投向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 纪录频道在未来还将会从社会上优秀的纪录片人才中“吸取养分”,壮大社会制片公司,建立导演工作室,而他们上手最快的就是社会类纪录片。由这些导演拿提案,纪录频道投资。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