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14日 13:33 |
影视批评在当今呈现一种别样的存在状态,我们试图从其现状出发,进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反观思考,最终使影视批评在更加学理化,科学化的阈值内生存。
(一)影视批评的现状
虽不成体系化,但从细微出发,我们尽可能多的去发现问题,细细体味影视批评当今所处的生存状态。
1 大众口水与电影文人批评多元共存
这个共存状态使得影视批评呈现一种多元并且是一种良莠不齐的存在趋势,这种混杂的声音虽对电影文化多元性是多多益善,然而这种不能称为是影视批评的大众口水正腐蚀与渗透着这一术语的专业性质,使得这一学术范畴概念变得模糊而缺乏必要的科学限定阈,对电影发表个人立场的主观看法与影视批评并不能等同和混淆称为一个概念。电影文人也应该起身来维护这一名词其所该有的专业定性。
2 电影一线创作与影视批评的脱节
在经典电影理论时期-爱森斯坦和巴赞,理论和创作并不是脱节的东西,理论深入电影的实践操作。而现代电影理论和影视批评以其孤傲的经典理论立场在如今往往凌驾在实践创作之上,使得它背离与基础创作,向极端学理性方向迈进。故此成了一种常常脱离实际与市场需求的单纯理论性文本,真正意义上并起步到反馈实践的有效作用。而电影导演和电影文人则成了两个完全不同范畴,没有交集的知识群体,批评只依照经典电影理论,而创作也几乎不在意影视批评的反馈立场,他们在独立中各自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这对影视批评在将来的实用性是一个拷问。如果实用性发展的无法可考时,其做为一个批评文本价值何在?
3 学术腐败导致批评文本成为经济利益的卫道士
在如今影视批评中,充斥真肯定与否定,要么是电影文人与电影创作者的沆瀣一气,要么则是两者的完全对立,很少能听到客观中立的声音。有些批评文本成了为电影造势而涂脂抹粉的手段,有些则成了攻击市场竞争对手的利剑。这些批评的声音不再围绕导演个人智慧,创作的艺术成就,对社会的伦理效用等,而围绕着不同的利益集团而产生,成为商业运作中提升商业价值的一个必经的学术环节。
4 商业智慧和社会艺术价值的冲突导致的批判标准的转变
电影文人已经习惯于把电影看做是一个类似于文学创作的艺术文本,可电影文本愈演愈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又使成批的文化商品浮现,它们不再着眼与其艺术价值的造诣,而更加注重商业化运作中的投入与产出的规则,所以仍然用旧的电影批评理论来考究其艺术成就,必然不能有的放矢,电影商品的价值应该放在电影产业的产业链中去考量,要用特定的规则和商业化得学术理论去评定其所具有的商业智慧,而不是用经典的电影美学理论去一视同仁的对待在商业规则中运作的商品化得电影文本,应该客观的,两分法的对待这种市场现象,从批评的视角的立足点上也应该有所改变。
5 纯粹学院派电影理论应面对其所属时代问题。
学者也逐渐开始承认电影理论明显滞后于电影发展的现实问题,这正是这一点所要提及的关键。现在的中国电影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历史时期,而电影文艺的发展也必须需要这样一个繁荣的产业化发展过程,所以批评理论也应该清楚的定位在其所属的时代里,用新的批评标准来评定不断变化的发展的电影文本。新的电影现象的出现也应该有新的理论的跟进来框定。
而这种时代的跟进性应该注意的则是这种革命的筹码不能仅仅是“只生造口号而不背叛思想,不胜任的批评口号来当做时尚贩卖”,这样的理论存在也只能是一种类似于流行歌曲的存在。这种新的理论体系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行,在发展的动态中做出发展趋势的预测,并且在扬弃经典电影理论的接触上,所做出的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并且具有对创作有一定价值的理论体系,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文艺理论。
6 符号学语言学对电影批评的渗透
在有些批评文本中所涉及的有关电影理论的语言体系评定中,常常发现其对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借鉴,这种批评理论太过于科学化合精确化,而用这些更加类似于社会科学的理论去接近无限丰富的珠主观电影本体,这于艺术文本本身的含混性和随机性是背道而驰的。电影语言本身也是无序的,因为他是由声光电的产物是幻觉,是联想,是梦,没有类似与语言符号学中固定的语法字典,有多少导演就有多少语汇,有多少观众就有多少种解读感受和解读语言的方式。“语言是确定的,画面是不确定的;语言结构是静态的和封闭的,而电影文本是动态发展的”这一相对真理指正了这种理论迁徙的错误性。电影导演没有类似与数学公式的理论体系去指导实践,故我们也不能用这种公式化得理论去批评电影。批评理论也不应该只是一个限定化得万能模具,去一个个的套用这多姿多彩的电影文本,使得这种种艺术文本在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框定下黯然失色。
7 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的文化批评误读现象。
现在有许多批评理论正在试图创造一种“视觉世界语”即一种可为任何在全球范围内的电影文本或电影艺术形式做出评论的通用语言亦或是不顾及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差异来对所用电影文本进行无跨文化差异的批评,诸如此类的说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他们认为所有人都能理解一帧图片(或一段影像)中的观点。然而这个前提是存在争议的。而在跨文化批评中存在障碍的例子有很多这些是不能忽视的。观众可能正确理解了某一形象的内容(人,物体,场景,事件),对这些文化所要转达的文化信息作出了错误的解释;有时观众可能意识到了文化内涵,但对其深层价值观没有反应。所以不能简单的,想当然的去忽视这些差异的存在,这样最终会导致批评中的文化误读。
8 东方道德,伦理,体制对电影批评的深远影响
在东方道德伦理的捆绑下,没有观念的主流电影观念成为一种最主要的电影观念,“我们的电影观念从头到尾是被捆绑的,即使我们一旦被松绑,便开始失去方向,就需要重新找回被捆绑的感觉,我们的内心已经被体制化了”而批评理论也只能在这种“道德允许”的框架内发挥效应,阐述着一些难以触及社会深层的无关痛痒的言辞,无不都在道德伦理的感召下重复述说着一种主流的道德伦理观念,而最为重要的电影艺术观念退到了最次要的地位,这种道德伦理的批评在这种东方道德伦理的控制与限制中,实在是难于发挥作用,无异于隔靴搔痒。
9 卖弄学问的影视批评自绝于人民之外
影视批评虽不能降低自身门槛,不能囊括大众口水,但也不能过分的理论与术语化,而凌驾于这种大众文艺形式之上,毕竟这种批评理论是一种指导创作和引导阅读的亲民理论,而不是一种孤芳自赏的经典理论论调。单纯的卖弄批评理论与电影理论无异于自绝于人民,这种批评模式将会导致其实用价值的枯竭,使其成为脱离文本本身和脱离受众视角的一种华而不实的理论体系。
10.以男性视角,男性语言体系为主体解读包括女性电影的所有电影所带来的弊病。
如今社会虽在向一个更加性别平等的方向上发展,但不可否认仍然深深的有着男权社会的影子。在批评理论中,在电影创作中女性已经被包括(导演,男主角,男性审美经验的观众)观影机制所限制,而在批评理论中也受到男性审美经验的左右,所以无法客观的评点电影,更无法公正的评点女性电影,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甚至包括单独的女演员个体。
(二)影视批评的现状反思
针对以上所出现的种种电影批评理论的迷津,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思考,使我们的批评理论能在一个纵深的向度上继续发展.。
下边我们从解决问题的维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影视批评在与平民口水的混杂的过程中,必须有个可以区分两个概念的门槛定义,使其独立于自己的领域范畴内,而不是流于流行;更加关注创作者,研究创作思维,而不能凌驾于理论的高地,使批评只成为一种单纯的纯粹的批评理论,而与它的实用性绝缘,让创作者与理论批评家的距离越来越远,切实的对创作者多几分理论关怀;要捍卫电影文人的学术气质,让批评理论更加纯洁,让他在文艺理论的学术殿堂畅游,而不是在经济利益的圈层内徘徊;对商业智慧的肯定远比抨击能促进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我们要以一种呵护的立场来观照中国的商业电影;我们应把批评理论按照电影本身与电影历史的发展来更新,认清其理论本身的所属时代;电影理论虽于其他理论有所交叉,但不应该仅仅框定在语言学和符号学的拘囿之内,应该找出更适合艺术主观文本的理论与之交叉渗透;在影视批评中应该把文本限定在其特定与所属的文化圈内,在其自身的文化底色上进行阅读,才能出现更加符合时宜批评声音;东方的批评学者应该跳出东方文化体制本身的道德伦理所致的思想至枯,用更加开放的思维面对我们所遇见的批评对象;尽量用文学语言来代替“后现代化得术语”使这种亲民化得理论更加能于大多数距离更近,更加有平易近人的学术气质;男性观影经验虽然是旧习,但我们能否从文化根基上找出对待女性电影更加客观的批评理论是值得尝试的。
这纠正与反思之路还很长,我们将带着电影文人的执着继续在影视批评这块理论圣地上,摸爬滚打,一如既往。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