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武汉直播“电视问政”不怕尖锐

来源:凤凰网  发布日期: 2012年7月7日 09:17 

  对于这样的场合,区长们明显表现不适。在开场白彩排中,个别区长一度因为紧张而出现语塞。区长们内心忐忑是有理由的,一会儿他们将面对主持人、现场观众、网友以及电视机前武汉市民对他们履职工作进行的尖锐现场拷问。

  7月4日下午,尽管武汉酷暑难耐,位于汉口区香港路的武汉电视台演播厅,却同时迎来了6位参加节目的特别来宾——武汉6个远城区最高行政长官——区长。

  下午5:30,距离节目正式开播还有两个半小时,6位区长来到演播厅,准备节目入场式的彩排。

  由于所有的“问题”事前均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让被问政者无从准备,但必须现场作答。在前几场节目中,不少官员因此表情难堪、尴尬倍出。。“六位远城区区长同时走进一档电视节目,这在武汉还是首次。”一位在现场的编导这样告诉本报。被问政者无从准备,但必须现场作答

  但对于广大武汉市民,在缺少民意表达渠道的当下,该节目创下了武汉地区的收视狂潮。

  来自武汉电视台的数据称,其收视率是黄金时段日播电视剧的3倍。

  这就是由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和武汉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议政类现场直播节目——2012武汉市“十个突出问题整改”电视问政。

  自去年武汉“电视问政”采取直播,并邀请市委常委、副市长等当地“重量级”官员以来,该节目在武汉当地反响强烈,并引起全国范围广泛关注。而本报从武汉市纪委知悉,当地有意将“电视问政”打造成武汉市民参政议政的一个常态化的平台。其背后的直接推动因素,则是武汉近年掀起的治庸问责风暴。“电视问政其实是一个点,要通过这个点实现放大效应。”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车延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要实现各级干部作风的转变,需要有一个长效机制,电视问政只是手段之一。

  被问责的尴尬

  晚上八时,灯光亮起。2012年武汉“电视问政”第五场正式开始,场次的主题是“发展惠民生”。

  在6位区长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后,直播大厅的气氛陡然紧张。6位区长目不转睛地聚焦大屏幕,神情严肃。

  很快,屏幕中出现了一组记者暗访镜头:位于黄陂区前川新城工业园区,园区内大半土地处于撂荒状态,规划道路建设进展缓慢,园区北部地块外围通道建设大部分停工。而此前,当地政府曾对外宣称,已引进十多家企业,但经记者调查仅3家投产。

  短片播完后,观众和镜头立刻聚焦到黄陂区区长吴祖云身上。吴祖云表情颇为尴尬,在经过一番解释后他坦言,工业园区的配套确实还不完善,并当场向企业家道歉:“请大家相信我,给我一点时间,还大家一片蓝天。”

  现场点评嘉宾、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黄红云教授直言:“我如果是在座的6位区长,晚上肯定睡不着。”她进一步指责,工业园不是圈一块地就可以招商引资的,“如果下一个园区就此延续建设,武汉的‘工业倍增’的计划,工业没有倍增,半拉子的工业园区倒是倍增了。”

  节目直播间隙的广告时段,黄陂区区长吴祖云不断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

  但这还不是最尖锐的问政。在此前第四场主题“规范促和谐”的问政中,主持人现场将一个空信封送到武汉市工商局局长高丹彦手中,而在随后播出的一段记者暗访中,一家企业负责人反映,在当地工商部门办理正常的变更登记手续的过程中,被暗示索要“好处费”。

  这当场就让高丹彦局长措手不及,表情极为难堪。在尴尬之后他回应道:“这种行为本身就违反了廉政纪律。市工商局一旦收到此类举报,将立即启动问责和监察程序,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除了犀利尖锐的追问外,直播现场还不乏一些有“争议”的问政,直指政府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这是一例典型的政府管理中的“真空地带”。武汉市环保局一负责人在现场也颇感委屈,“我们没有拦车的权利”。

  武汉市编办主任黄松如现场回应,按照武汉市规定,尾气排放明确市环保局为牵头责任单位,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协同配合:“板子第一个打在环保局身上,其他局该打也得打。”

  “不怕尖锐,再犀利点”

  “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电视问政’节目很难做起来。”一位节目主创人员这样告诉本报,一次性邀请这些当地‘重量级’官员同台问责,非电视台一己之力所能及。

  在第一场电视问政中,有群众质问汽车尾气排放问题如何监管。但该问题由于涉及到环保、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等多个部门,市民投诉无门。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