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社交网络的价值是给予用户身份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2年8月23日 12:11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通常会给用户贴上身份标签。即便没有标签,用户在微博内的长期行为也会为自己贴上某种身份标签。

  一方面微博中越来越有派别的区分,实质上就是身份的区隔。通常将某一身份强加于一个人,是挑拨不同派别对立的有效技巧。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强烈、不可撼动的观念,通常是可左可右的摇摆。为了强化某个观点甚至会主动接受影响。社会化网络很容易造成派别对立,只要为某个个体加上一个身份标签,他就有可能成为某个派别的成员,特别是当高影响力人群为普通用户贴标签的时候,效果尤为显著。

  微博内的焦点始终围绕在高影响力群体,为了提升整个微博平台的影响力,微博平台也会将更多的资源倾注到名人,同时也延伸到名人观点,通过名人效应黏住普通用户。实际上是依靠名人身份去获取对这个身份认同的集合,不同的名人或者是观点所聚合的用户形成了一个个子集,子集内的用户实际上就是被贴上了某种身份标签(某个派别成员、某个明星粉丝、某种观点捍卫者等等),同时各个子集间存在交集,用户也就有了多重身份。

  另一方面当我们从“自身认同”转到与某个特殊群体中的“他人认同”的时候,个人会发生非完全属于个人真实意愿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最重要的是为了取得一致性而放弃自我,为了取悦群体而甘愿屈从群体意志,或是被动为群体意识所裹挟,这一点在微博上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一旦用户渴求“他人认同”就会为你自己贴上某个群体成员的身份标签。

  身份对社交网络内的用户非常重要,是用户在一个社交网络内生存的依据,有了身份,用户在社交网络内才有了立足点。社会化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但并非每一种分类都可以成为一个人重要的身份基础。例如某个时刻同处于某个餐厅内的人,这是一个清晰和有完整定义的群体,但很难想象他们会因此构成一个团体,并因为产生了身份共同而兴奋。这也是为什么单纯的chick in无法为lbs应用带来有群体归属感的用户,也无法为用户带来社交的结果。这是也是为什么单纯的以chick in 为目的的网络产品无法获得发展。一种具体的分类是否可以恰当的构成一种身份,还取决于社会环境,例如同样是在同一家餐厅chick in,如果在chick in的同时互加为好友并拼桌共餐,便能享有餐厅给予的优惠。用户就可能成为聚集在一起吃饭的朋友。用户成为了社群中的一员,获得了在同间餐厅内一起吃饭这个群体内的一个身份,一个可以交互的身份。

  在微博内同样如此,在某个时间同时上微博,同时关注某个话题,同时对某个话题发表看法的用户是一种分类。但还不是一种身份认定,也没有归属,只有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引导这些用户聚焦与这个话题并相互间进行互动,更重要的是导入对立面,才会有群体与群体间的划分。

  所以说,社会化网络并不是给用户分门别类,而是通过给用户一个身份从而增加归属感。更多新闻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作者:艾瑞网专家-沈禄政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