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的国际知名度随着其经济和政治实力的上升水涨船高之际,人们也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中国公众很可能会希望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得更为高调。 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领导人,将不得不用更多时间处理国际事务,主持全球问题的讨论,与外国民众展开更为频繁的互动,阐明中国在世界事务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不过在现实中,中国领导人也许会埋头于解决今后10年可能遭遇的大量经济和社会挑战。 作为中国领导人,一个主要关注将是处理即将浮出水面的重大经济挑战。尤其是他将需要带领国家走过逐步实现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更多依赖内需经济过渡过程中的最动荡的部分。在过去30年里,低工资和年轻劳动力的充沛供应使中国制造业获得了巨大的相对优势,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扩张。 不过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模式已经变得越来越成问题。当欧洲、日本和美国的消费者在本国遭受到经济挑战并减少消费时,以出口为重心的经济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据报道,从玩具到汽车的各类未售出产品堆满了中国各地的工厂车间和仓库。 曾经是中国吸引制造业投资的最大长处之一的工资水平多年来一直在上升,导致一些机构——例如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言美国将会出现“制造业复兴”。与此同时,倘若中国各地形势继续恶化,失业率继续上升,政府尤其会担心发生社会动乱,就像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早期出现的情况。就中期而言,中国的经济挑战将更多地受到其暗淡的人口趋势的推动。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指出的,中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 57%,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 人们可以把中国的人口挑战归咎于讨划生育政策,或者在国家变得现代化和富裕之际国民往往更长寿和不愿多生孩子这一事实。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在中国未富先老的同时,政府需要找到办法为一个更为完善的安全网以及老龄人口给政府带来的其他方面的更多需求埋单。 当中国领导集体一道解决这些挑战,逐步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以便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的社会、经济、政治和人口形势的同时,他们还将需要对付经过了年迅速、粗放且常常不平等的增长进程之后,在要求和捍卫自身权益方面正在变得日益执著的民众。 民众也许不要求政权的改变,但他们肯定会要求现政府能够更加迅速地回应民众的需求。总之,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处在敏感过渡期的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领导人所依赖的出口导向型体制使国家受益无穷,不过在此过程中,这种模式也造成了中国社会的严重紧张,其后果刚刚开始显现出来。 内部压力的积聚,加上发达国家无法持续支撑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意味着内部——以及对外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正如有人曾说,如果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希望了解北京的意图和不安、其政策对全球化经济的影响、其与华盛顿的关系。 以及,最为重要的,中国在现有国际体系内将成为什么类型的大国,那么他们务必如实评估中国的内部挑战。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