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中新社改革研讨会拉开活动序幕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发布日期: 2012年9月14日 17:26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均可当记者”的新媒体时代,职业新闻人的救赎之道究竟在哪里?如何用脚、用脑、用心做新闻?中国特色的全球化传播风格是什么?中国新闻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31日将在北京联合主办新闻文风改革暨“中新风格”学术研讨会。

  试图与传媒精英、高校专家共解这些问题。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新闻文风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而创立于60年前的中新社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使命,并始终以清新的话语方式被誉为“中新风格”而独树一帜。

  一年来,中新社记者编辑与全国其他媒体同行一道,认真投入“走转改”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坚持和发扬了对外报道特色。在这次活动中,中新社领导班子身先士卒,记者编辑全情投入,沉下身、接地气,努力读懂真实国情,对外发声有的放矢,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涌现了一批反映中国发展现实、受到海外受众欢迎的作品,并结集出版了《寄往海外的书笺――中新社“走转改”作品集》。中新社与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所合办此次专题研讨会,旨在新闻传媒界与理论界一道总结和提升一年来“走转改”活动的经验。

  并听取专家学者和媒体同行对中新社新闻采编业务的意见,进一步拓展“走转改”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着力在改进文风上有新突破,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提升新闻队伍综合素质。据介绍,在31日的研讨会上,与会者将围绕着新时期中国新闻文风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探讨如何弘扬传媒行业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对外报道话语特质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角度出发;探讨“中新风格”背后的职业精神以及如何形成中国特色的传媒价值观;针对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和话语表达方式,探讨如何改进创新新闻报道特别是对外报道方式。

  根据议程,来自中宣部、国新办、国侨办等部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多家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负责人,中新社现任和老领导,将共话对“新闻文风改革”和“中新风格”的研究成果。

  中国新闻社是由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发起成立的,是中国内地两家通讯社之一。

  据介绍,中新社将在下个月将迎来60岁生日,此次会议的举办,意味着一系列的社庆活动拉开序幕。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