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45%以上的大型轧钢设备制造地,世界最大的铸锻钢制造基地,发电设备产量全球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这里是四川省德阳市,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基础,是其最耀眼的名片。
“工业是德阳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市委书记李向志说,通过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德阳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德阳制造”正在向“德阳创造”转变。走德阳,看工业之变,一条“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翻开德阳的“十一五”篇章,工业增加值翻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2000亿元,工业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企业构成的德阳重装产业集群,在国内举足轻重。就是这样一位风光无限的“工业巨人”,也曾步履维艰: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德阳工业损失惨重,4000多户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15亿元,占四川全省工业损失的40%左右。接踵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德阳工业雪上加霜,一度持续低迷。 不只是外部因素。长期以来,机械制造、化工、食品三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德阳的传统工业,近年来部分主导产业进入调整周期,增长速度放缓,调结构、转方式,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何在?传统的优势,隐藏着持续的危机;发展的困境,孕育着突破的先机。立足长远,放眼未来。 德阳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加快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其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装备制造业加快向先进制造业延伸,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 德阳抓住优质工业大项目实施良机,引导资本投向产业升级关键领域。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全市竣工1000余个工业重建项目,完成投资360多亿元。随着投资50亿元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异地重建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德阳企业广泛应用,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提高。 按规划,到2015年,德阳新型工业产值将达550亿元,年均增20%。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德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迅速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2011年,德阳164户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1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已达19%。 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和前沿领域,德阳精心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在全省率先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制度。市财政专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10亿元,重点促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推陈出新、率先突破。迄今,德阳发电设备制造已形成水、火、核、风、气“五电并举”格局。 核电、风能等清洁技术与装备制造水平占据行业高端。“德阳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在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发展上有着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德阳市市长陈新有表示。新材料产业强势崛起、渐成规模。 目前,德阳已形成以大型铸锻件、核电设备用金属材料、国防军工金属材料、以锌为原料的合金材料、以不锈钢复合管为主的新金属材料等产业化基地,以特种工程塑料、电子覆铜板、“2116”电子基布等为主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产业化基地。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德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将达30%以上。 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0%,“重装之都”再出发,德阳未来值得期待。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