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好声音或掀起电视文化投资热潮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2年9月18日 09:59 

  对于《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来说,不论是每15秒36万人民币广告费,还是突破四个百分点的收视率都足以宣布这个节目的大获全胜。

  无论是广告收益,还是传播影响力,《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方灿星制作团队和播出方浙江卫视都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摇旗呐喊。

  《中国好声音》一炮走红,不应仅仅是当初《中国达人秀》简单的案例翻版。同是灿星制作的《中国达人秀》开播之时同样创造过收视率的神话,但无论是节目本身的盈利模式,还是后续的传播效果,都还无法引领整个电视文化产业的高度。如果说引进国外版权模式制作的《中国达人秀》是一个尝试,那么这次《中国好声音》更成熟的运作流程及更可靠的创收机制,很可能会唱响电视文化产业浪潮的主旋律。

  仅从传播学角度去分析单个节目案例,并不用过多关注节目制作团队背后的资本方,以及其战略眼光等问题,但如果试图挖掘其对行业的前瞻性影响,那么,其背后的操盘手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于《中国好声音》的幕后团队,一般人较熟悉的可能是灿星制作及播出方浙江卫视。其实,已经运作了《武林大会》、《中国达人秀》及《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幕后老板,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China Media Capital,下称华人文化基金)。

  2009年4月,华人文化基金成为第一个在国家发改委获得备案通过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基金规模50亿元人民币。资料显示,华人文化基金成立3年时间,投资了电视购物频道——东方购物;与全球动画电影领导者美国梦工厂合资成立全球家庭娱乐公司——东方梦工厂,投资控股原属新闻集团全资拥有的星空卫视、Channel V及华语电影片库Fouture Star,并与新闻集团合资成立了星空华文传媒公司,大家耳熟能详的《舞林大会》、《中国达人秀》,以及现在中国收视率最高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团队——灿星制作正是隶属于星空华人传媒公司。

  不难看出制作方与资本方的关系。华人文化基金与默多克新闻集团合资成立星空华文传媒公司,下辖灿星制作,灿其总裁田明即是原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副总裁,而SMG也是华人文化基金的主要出资方之一。

  根据央视索福瑞公布的信息显示,《中国好声音》从7月中旬的第二期收视率就跳跃至2.717%。浙江卫视负责广告营销的罗副主任也向《融资中国》记者证实了广告时段供不应求的“幸福的烦恼”。光鲜背后,《中国好声音》成功的节目制作模式和极具效益的商业模式,也自然会引来业内诸多论断。

  “在内容上,它不是一个很新的东西,说白了就是选秀,通过声音来选秀。也就是说从最根本上没有太多创新,还是通过唱歌实现一个人的梦想。”曾供职央视的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电视传播的专家岳广鹏在接受《融资中国》记者采访时分析,“我们的传媒业内,到底是应更注重内容的创新还是形式上的创新,始终是一个争论的议题。其实我认为媒体不会制造太多的新内容,只是制造更多的新形式,很多时候都是形式上的创新。哈姆雷特复仇记在很多版本里只是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翻版。我们不能制造新内容,只能制造形式,但形式中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取向。”

  他表示,站在节目内容审视的角度来看,《中国好声音》实际上也是老酒装进了新瓶子,不变的老酒是声音选秀,而突破传统的新瓶子,最显眼的还是那四把可以转动的椅子。

  栏目组对外介绍称,评委所坐的四把转动椅子都是从荷兰原版引进的。这四把椅子当然不只是形式上那么简单,背对选手的评选方式,使得节目摒除了很多喧宾夺主的花样儿形式,一切都为了突出“好声音”这一主题,而这个主题恰恰是该栏目的核心。相比其他许多声音选秀类节目的表演和包装,好声音的“新瓶子”比以前的“旧瓶子”更为简单纯粹,通过巧妙的形式把声音的本质摆在了首位,规避了观众对个人作秀般地演绎和炒作的审美疲劳,给人的感觉,就像朴素简单的白瓶茅台(600519,股吧)较之于过多花哨包装的劣质低端酒。

  至于该节目成功的原因,岳广鹏总结道:“做得简单、纯粹,给人感觉公平。只选声音,唱歌,不注重外形、舞美、排场。”像《星光大道》,光一个人比赛很难走到最后,要有一群伴舞,包括超女也一样。有了纯粹,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客观。椅子背对着选手,起码从观众心理预期中能感受到,这个节目是很突出声音的重要性。这样纯粹的选秀是用声音作为考题,让考试回归为本质。当然从电视的专业角度,节目制作精良,场子虽不大,但灯光、音响、剪辑等堪称上乘之作。

  成功的另一个方面就是,《The Voice》引进中国前已经在很多国家成功复制过了,有很多成熟的模板,相关经验可以参考。比如怎么训练选手,怎么挖掘选手。四个吸引眼球评委,基本上把喜爱流行音乐的男女老少各种品位的受众都吸引了过来。他们都是实力唱将,没有水分,尤其是庾澄庆比较会搞笑,可以活跃气氛。

  包括激励机制在内的运作机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包括个人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在提到体制外模式,灿星制作总监陆伟也公开表示,以前绝大多数电视节目制作模式是,制作方做好了成品到电视台送审,电视台一次性付清该节目的播出费,那么制作方充其量是收取这个节目制作的劳务费,为了提高利润,在制作过程中难免会压缩成本,势必影响节目质量。而资料显示,这一次与浙江卫视的合作,他们采取了制作方和电视台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模式。事先签订协议,如果该栏目的收视率无法达到某一个值,那么广告损失由灿星来赔偿;如果超过了某一个值,则灿星参与电视台广告分红。这种上不封顶的新型盈利模式当然也算作是一个新“瓶子”,只不过这个新瓶子是在营销策略上的创新。既然上不封顶,就会逼得制作方尽可能去提高节目的质量,不惜成本和资金投入。当然,回报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节目的各个必要环节上,如前期战略准备、市场考察、节目定位及本土化、体制外制作等,《中国好声音》无不做到了纯粹和极致,这注定了节目的成功。

  最近三十年时间里,中国电视业内不少商家通过让人实现音乐梦想来赚钱。最早是1980年代的《青歌赛》,后来引进了日本的卡拉ok,再后来就是《超级女声》、《星光大道》和《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虽然栏目不一样,但本质上并没有改变。这种民间草根选秀类节目之所以会红火如此长的时间,究其人性上的原因,是这些平台于选手而言,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美丽期许;于观众来讲,给了他们一个幻想自己置身其内的舞台。真正喜欢看这些选秀栏目的普通观众绝不仅仅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去看台上的选手,从心理学上分析,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置身在现场,置换到舞台内的某一个角色。婚恋类的《非诚勿扰》会让观众幻想“如果是我会选哪一位?” 《中国好声音》会让观众幻想“如果是我会为哪一个声音转身”,这种人心底里置换角色的心理诉求是不会变的。当然这其实也是文化作品的一大魅力所在,文学、音乐、影视都是如此。因此观众尽管会对选秀、炒作等觉得审美疲劳甚至厌烦,但只要这个好奇的心理诉求还在,这片文化市场永远都还是一片蓝海。

  分析已经成型的《中国好声音》制作模式及其巨大的商业利益,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为一契机,这种新型的注重质量的创新类节目形态会成为中国电视文化业的新的发展形式,并且也会连带资本方,掀起一轮对中国电视文化产业投资的热潮。当然,这里说的不仅是选秀类节目,包括影视剧、脱口秀、文娱评论类节目等,都可能会有新的一轮革命。现在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呈现出收缩趋势,各大资本方似乎都在寻求期待一种变革,这时正好有一个新兴的模式走到了台前,并且相伴随的是不断成功的案例,这种诱惑对每一个投资人来说都无法抗拒。因此,《中国好声音》极有可能引发一轮电视行业的投资热潮。

  不过,岳广鹏谈到,该节目毕竟是比较突出个性,因此在文化略显保守的中国,能否持续地维持热度还是一个未知数,希望投资人能够谨慎地进行理性投资。更多新闻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