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两位美国人—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他们是因为稳定配置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项目而获奖。 看了一些关于这个奖项的解读,以及国内的一些不屑的言论,除了记着这个可能解决国人找对象的难题并且帮助非诚勿扰这个相亲栏目更红火外,似乎没有其他有趣的点了。 私下揣摩,这个会不会在经济学的圈内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谁知道,反正经济学认识咱,咱不熟经济学——至于经济学和经济运行间是否有关系,个人持肯定态度,虽然这关系看起来颇有些虚无缥缈。 据说这两位经济学家对博弈学均有很深的造诣,对此还是蛮感兴趣的,从百度看到的是博弈学可以说就是研究社会中人和人、人和制度间的勾心斗角的关系…. 很东方感的学科吧,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也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西风的博弈造成的东南西北风? 借博弈这个词儿,说说最近比较热的微博和微信比较的话题。 作为一前一后的互联网明星产品,被比较是很正常的,但是当一些动辄就是微博可以再活一百年的营销专家们纷纷转战微信营销讲堂的时候,这个话题就有点意思了。 虽然,微博和微信的功能有很多相似的,但是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新浪和腾讯的运营思路都使得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的有着特别大的差异—— 个人观点是,相提但别并论,不然容易进入思维误区。 “【新浪微博VS腾讯微信,你更看好谁?】①微博是媒体,媒体属性就是精准,内容为王,微信是沟通,注定了是私器,关系为王;②经营微博就是经营自己,成功取诀于传播,玩微信玩的就是图片;③玩微博像在演讲,玩微信好像和朋友打电话;④微博属于精英,微信属于屌丝。” 这是一个很热的微博内容,段子写的不错,但是经不起推敲。 类似的总结可以有,千万别太认真,微博和微信都是有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的,差异在于产品和运营带来的微博强媒体微信强社交——但是和微博形成的强媒体弱社交的格局相比,微信强社交弱媒体的格局才刚刚起步;而且微信的用户群体和微博的用户群体,都是经营和屌丝并存的。 如果说企业微博已经渐渐普及,那么微信的公众平台刚刚起步——微博营销专家们的战场其实可以稍微收敛些,少一些理论多一些尝试,其实更有益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的研究是,在与成本无关的情况下,如何公平、高效地把人与事物进行匹配──无论是雇主、学校,还是捐赠的肾脏等等。 其实,微信的兴起是否抢了微博的关注度,还是再次扩大了用户们的网络使用时间?这个是需要商榷的,尤其是移动终端的普及,对于中国的用户们的时间应该是实际延长的——也就是说人们就好像玩QQ玩微博一样接受了手机玩微信等产品,相互之间关注的争夺小于共同开发出来的用户和用户的时间。 这就是就是微博和微信直接的博弈论,你从中是否有所启发呢?更多新闻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作者:赵勇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