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OTT缺乏盈利的商业模式 未来发展充满挑战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2年12月4日 17:56 

  2011年中国视频互联网机顶盒销量达100多万台,原来业内估计今年每个月达到1000万台。但按照目前的情况,预计2012年国内OTT盒子的销量只有约380万台,其中80万台是安卓平台、300万台是Linux平台。而日前,181号文件出台小米盒子被叫停。

  这件业界最为担心的内容问题还是爆发了,对于早已习惯依靠预装视频网站客户端APK和某些高清发烧友制作的视频盗链整合客户端的OTT从业厂商们来说,这显然不是个好消息。中国一年销售电视机4000万台,智能电视的渗透率正在加快。业内预测,由于智能电视增加的成本不大,但售价相对可观,所以两三年后,大部分的电视机都将是智能电视机。

  但相比数量庞大的电视机销售量,国内OTT盒子的销量还不到电视机总销量的1/10,谈不上对智能电视一体机带来很大的冲击。OTT盒子与智能电视是互补的:OTT盒子可以改造存量的非智能电视机;另外,智能电视更新换代后,一两年后配置可能就会落后,而电视机的换代周期一般为7~8年,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OTT盒子升级。

  因此,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OTT盒子都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这也带来了盒子行业激烈而无序的竞争。做平板电脑的、做手机的企业都来掺一脚,价格下滑厉害。深圳华强北甚至出现199元的产品。“有的人想捞一把就走,我们投入的研发费用比较大,但价格又得跟进。现在难就难在没有合理利润,如何保障研发投入。”

  内容监管 利益之嫌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媒体时代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制造者,各种低俗的视频充斥着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对“内容”质量进行监管、审核完全是一件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不过遗憾的是,伴随着OTT设备和互联网影音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监管也越来越脱离“内容”这二个字的真正含义,逐渐从正当且必须的“内容质量监管”向“是否许可播放”转移。

  有业内人士指出,“内容监管”的背后还隐藏着对于内容播控权平台掌控之争,毕竟谁掌握了内容播控平台谁就拥有了观众,而这所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可能是181号文下发的关键所在在无法阻止广告主对已进行内容正版化之后的视频网站投放广告的热情之后,拿唯一可控的客厅互联网电视这一和广电擦边的产品开刀维护传统电视媒体权益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虽然这样的说法难免有偏颇之嫌,不过真正的对于“内容质量”的监管是必须的,而一旦这种“监管”突破“内容质量”的范畴,就有些过犹不及的意味。毕竟技术的进步和用户的真实需求是无法阻挡的,如果仅仅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行业的长远发展,颇有些得不偿失之感。

  寻找出路

  内容限制使OTT盒子的需求未如理想,低价竞争又使牌照商、内容运营商、盒子生产厂都不盈利,OTT产业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探索前进的路径。只有广电运营商积极推进,OTT产业链才有盈利的希望。现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很欢迎OTT、IPTV,因为可以推广宽带,同时又有内容销售分成。但各地广电运营商,如南方传媒、湖南电广传媒、江苏有线等,担心被别人“动了奶酪”;

  并且怕用户看惯OTT,会把广电撤掉。因此,最终只有广电系统的监管与内容分开,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与广电先找到赚钱模式,再做大盒子规模的思维不同,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是先做大客户群,再想办法赚钱。“虽然现在OTT盒子是亏的,只要用户量上去,资本运作等都好办”。所以预计,继小米之后,还会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涉足OTT盒子。

  同时,OTT盒子销量不佳,不是因为广电政策限制,而是OTT没找到盈利的商业模式,又没有好的用户体验。未来,内容运营商都必须找牌照商才能分发内容,盒子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集中采购,送给消费者。消费者购买一年宽带费,免费获得盒子。预计2015年,OTT盒子的销量才会超过IPTV盒子,成为仅次于有线电视的第二大服务商。

  此外,盒子达到一定数量,才会降低成本,实施内容付费、上传广告,从而实现盈利。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