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写在双十一背后:网络服装品牌盛宴

来源:艾瑞网  发布日期: 2012年12月12日 12:17 

  在双11网络购物狂欢节中, 基本上特大卖家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服装领域。女装品牌前三名:裂帛、茵曼、韩都衣舍。男装品牌:杰克琼斯、GXG、七匹狼。从这个名单中我们可以发现,女装的前三名全部是网络品牌,男装的前三名全部是传统品牌。

  那么,出现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本质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购物形态来说:女性消费者购买服装更注重款式和性价比。

  首先女生是感官动物,女生很多时候购买一件衣服没有别的理由,只是因为好看。至于实用不适用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就是为什么女生的衣橱再大都可能不够用的原因吧。

  其次女生更注重性价比,一个不是很合适的笑话就是超市的调和油打折,每瓶便宜5元,一个女的开着宝马去买了两瓶。这个问题反应在服装的购买上那就是注重性价比。经常在only等店铺会听到一些女性消费者抱怨,这件衣服竟然要这么贵?这就是因为根据他们的价值判断,这件衣服的性价比不高。

  对款式的追求和最性价比的追求,这两点正好是女装网络品牌能够满足他们的。也就是让他们用更低的价格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

  因为女生注重款式和性价比,因此造成了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国外有一个研究报告表明,上班族女生平均购买8-10个品牌的服装,但是男生一般集中在2-3个。

  从对品牌的态度来说:女性消费者更注重品牌的形象和画面感。

  这可能和女生爱幻想有关系,当女性消费者看到一个模特的时候,他们总是努力从他们身上寻找自己,想象着如果我穿这个衣服会是什么样子?女性消费者的反应就是求同存异,在画面和感觉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部分。

  但是男性消费者看到一个模特或者一个广告,我们的反应经常是这个品牌的内涵是否符合我的性格,这个模特的调性是不是我的style?因此男性消费者的反应变成了判断题:适合,或者不适合。

  因此很多女装品牌的包装上,都采用模特外景拍摄,画面越具象越丰富,越能激发女性消费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卷入感。都是对于男性消费者来说,你的场景再fashion又不是我的生活,你的模特再帅又不是我。

  因此女性总是自觉不自觉把自己带入到品牌的画面中,想象着这件衣服穿在自己身上会是什么样的?男性消费者只是在品牌的精神上寻找共鸣,判断一个品牌是否适合自己。

  从口碑的角度来说:女性消费者喜欢扎堆和分享。

  从各种消费者的评价来看,写得很详细的基本上是女性消费者,男性消费者基本上是默认好评,除非产品很不满意,可能会抱怨一堆。

  从各种SNS网站看,喜欢在上面分享的基本上是女性,男性除了分享汽车、数码等大件玩意,很少为买了一件衣服叽歪半天。

  从办公室的生态来看,分享购物心得的基本上是女性,买了一件产品向同事们分享介绍的基本上是女性,认可认可一个品牌推荐同事和姐妹们去购买的还是女性。把品牌送的一个小礼物摆放在办公桌上的还是女性消费者。

  大部分男性消费者相信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只选择理解自己的品牌,只为自己的共鸣和认同买单。

  综上分析,一个女装品牌如果做到了以下几点,基本上就是一个成功的品牌:

  1、款式丰富,款式好。能够满足女性消费者的感官需求。(如果想和男装一样每年都是基本款那基本没戏。)

  2、性价比高。这个性价比不在于你的价格多低,而是在于你营造的氛围带给消费者的价值感和销售价格的比例。(单纯低价未必有效,而是氛围看上去是1000,低价是100,那在女性消费者看来一定是高性价比。)

  3、画面具象丰富。能够让女性消费者有带入感,能够让他们想象着自己穿上这件衣服,在这个场景上也是倾国倾城最好。(也就是能够满足他们的幻想,如果只是平拍那基本上没戏)。

  4、带给她们一些小小的惊喜。比如创意的小礼物,贴心的售后服务,优惠券,下次购买包邮等等小恩小惠小感动。(给女生送玫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男生来说买玫瑰花不如买菜花炒了实在,但是女生就是喜欢这个玩意)。

  5、给她们分享和八卦的理由。比如你的包装很精美,衣服包装得和礼物一样,这也是一个分享的理由;你的小礼物也是一个分享的理由;你的一些贴心服务和感动一样是分享的理由。

  当然质量不能太差,如果质量和抹布一样,那就基本没戏了。不然做到了以上几点,那基本上就是一个成功的女装品牌。长此以往积累下去,你的消费者就会以几何级数地增长。

  先谈一谈男性消费心理:

  在双11活动中,我随机问了10个有购买男装的朋友,其中7个选择了杰克琼斯,选择的理由差不多,因为杰克琼斯这个品牌我们的心理价位是400以上,今天基本上是200多,也就是实际的销售价格比我的心理价格低。

  关于为什么不选择其他5折的品牌,他们的回答是:在我看来他们本身就是几十块,一百多块的东西,5折不五折对我没意义,就像在地摊上,一个小姑娘一直叫卖跳楼价,但是不管跳楼不跳楼,我都觉得你就是地摊货的价格,不管价格多低,都没我心理预期的低。

  所以这就证明了一点:哪怕你是全场一折,但是如果你的价格和折扣没有比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低,那基本上没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品牌全场5折可以创造奇迹,不知名品牌哪怕全场一折也少有人问津的原因。

  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凡客请韩寒、李宇春代言,广告也做得很有态度和调性,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价格判断应该是至少和美特斯邦威的价格差不多,但是实际价格基本上是美特斯邦威的一半,这就是消费者心理价格与产品销售价格的落差,这样消费者才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性价比。

  所以性价比绝对不是产品的性能和产品的价格的比值,而是消费者心理价值和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之间的比值。

  所以男装品牌的核心就是要怎么样提升消费者心理价格认知。也就是你不是地摊货,你是一个有一定价值的品牌,然后价格和消费者的心理价值有一定的落差,这样消费者感受到的就是高性价比。

  怎么提高消费者对品牌心理价值的认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有清晰的形象定位:这就是经常大家说的“我是谁”这个问题,一个没有清晰定位的品牌一定不能让消费者建立清晰的认知,没有清晰的认知一定没有清晰的心理价位,没有清晰的心理价位,价格战对于你来说就是自杀行为。你让利到赔本赚吆喝了,但是消费者还是觉得你不值这个价格。

  怎么清晰定位?简单说就是我是谁?我为谁服务?我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我的调性和形象是什么样的?我和我的竞争对手有什么不同?我的品牌有什么差异化的地方?我有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如果产品上没有本质的优势,那么我们在服务上有没有什么优势?我的优势和竞争力对于消费者有什么样的价值?

  经常有人说我们的优势就是性价比高,这其实不是优势,因为性价比高不高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事情,而是消费者的认知的问题。

  2、做你的消费者喜欢做的事情:一个品牌就像一个人一样,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我们除了以貌取人很难判断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如果我们知道对方的经历,我们基本上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就像我们找工作之前要先投简历是一个道理,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你的简历就是你做过什么事情?通过这些事情来证明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找工作的时候还有一定很重要“有相关的行业工作经验”。相关这点就很重要了,很多品牌也明白品牌要让消费者记住一定要去做一些事情,但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是个事情都掺和一脚,这对于品牌来说不当没有加分,而且是混乱了消费者的认知。

  做和你的品牌和消费者相关的事情,一方面通过这些事情清晰积累和传递了你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更清晰认识“你是谁”,另外一方面这些事情必须和你的消费者相关,让他觉得你是一个理解他,就是他的生活方式的代言的品牌。

  很多人想到品牌简历就是编一个华丽丽的品牌故事,动不动源自意大利,英伦。这其实就像我们收到一份简历,上面的经历全部是假的,或者简历上写着曾经在某世界500强公司工作,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在麦当劳做服务生是一样的。

  3、和你的核心消费群体互动起来。很多人一想到互动,那就是短信死命轰炸,微博死命发。如果你的短信全部是促销信息和广告,这样短信不但没有效果还让消费者很烦。记得我身边的一个例子:一个朋友和我说,千万不要去哪个品牌家买东西,只要你买了之后,他就不停骚扰你,不管是白天黑夜,不管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你都会被他骚扰。

  还有微博,很多人把微博当成了一个免费的广告平台,我们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某一个频道全部是广告,你会看吗?除非你是做广告的,你可能会看,不然你一定不看。同样的道理在微博上也是一样,如果你关注了一个微博全部是广告和促销信息,你会关注吗?除非你是同行或者这个品牌的员工,不然谁关注谁神经病。

  那怎么互动呢?其实围绕一个核心“让消费者认知到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我的品牌不只是在促销,而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生活态度。

  互动的核心一定不能是促销,这就像我们交朋友一个道理,如果每次联系不是借钱就是红色炸弹,那他妈谁交这样的朋友呀,我和你交往是因为我觉得我们在某个频道是共鸣的,和你的互动交流能够带该我某种启发和思考。

  4、适当促销,而不是把促销作为常态。一个品牌如果常年全场五折,其实和全年不五折一样的,因为你打折不打折其实都是没意义的。更要命的是今天五折,明天4折,那样消费者就更不敢买了,谁知道我今天买了你明天是不是就降价了。

  由此可见,通过清晰的定位、并于消费者进行互动,建立他们对你品牌的心理价值,并开展一定的促销活动,让消费者觉得你物超所值。这样对于男装品牌的成长将会大有裨益。更多新闻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作者:曹芳华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