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Do Not Track重创移动广告 WAP广告市场趋于边缘化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 2012年12月13日 09:39 

  PC互联网时代,广告公司通过跨站跟踪和Cookies跟踪等手段收集用户上网行为数据,通过分析用户上网习惯来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从而获得商业利益。而时下IE10、Safari、QQ、360、搜狗等浏览器均宣称提供"禁止追踪“(Do Not Track,简称DNT)选项供用户选择。

  其广告精准营销行业首当其冲。然而随着苹果iOS6加入禁止追踪技术以后,移动广告行业也难以幸免。然而到了移动互联网广告时代,广告主往往通过搜集用户终端设备识别码进行精准广告影响投放,受制于终端屏幕和网络等多种条件制约,用户体验差,点击率低成了移动广告亟待解决的问题。

  WAP广告影响最大

  据悉,一位移动广告运营商负责人张磊(化名)表示,禁止追踪技术目前对PC互联网广告影响更为直接,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短期内看不出影响,其中WAP广告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in-App广告基本看不出影响。张磊表示,WAP广告市场越来趋于边缘化,基于app的广告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虽然移动广告用户体验很差,挑战用户忍受底线。

  但对于时下移动互联网产业而言,广告几乎是目前唯一看得见的赢利点所在。据了解,传统的WAP站点诸如3G门户、手机腾讯网、空中网等都是靠“以内容吸引用户,再通过广告获得收益”的模式生存。虽然目前移动互联网广告规模仍处于上升阶段,但业界已经意识到仅凭手机广告,难以支撑企业庞大的支出。随着iPhone和Android的出现,3G们纷纷瞄准手机应用作为新的赢利点。

  同时,张磊认为,时下绝大多数App都会收集用户的地理位置,短信及通信录的个人隐私信息,但每款APP都是一个独立的端口,禁止追踪技术短期内对其影响不大,但不排除随着Html 5等新技术的增长,web app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应用,届时品牌展示效果广告将受到影响较大,但单个点击的价格将会出现大幅上涨。

  易观国际分析师阎小佳表示,时下虽然in App较为火热,但web app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应用模式,禁止追踪技术可能会移动广告行业冲击很大。

  隐私保卫战

  据了解,绝大多数(移动)广告公司都宣传收集用户身份识别系统仅仅将用户识别为一串随机数字,不会单独定位到具体的用户,若无法收集用户信息以更加准确找到目标用户,他们的损失会很大。但该说法遭到不少隐私保护倡导者反驳,认为广告商使用这些新的追踪技术建立消费者的个人档案。

  而他们最终将能够获取足够的信息将这些数据--例如消费习惯、地理位置和个人偏好等--串联起来,并分析得出用户的详细资料,进而造成用户隐私的泄露。时下隐私保护越来越受到用户和社会的重视,这也迫使广告商寻求其他运营模式,二者不断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为了绕开苹果等公司的限制,广告网络商开始使用新的标识符收集用户在不同应用中的位置和偏好信息。

  其中一种追踪系统基于iPhone无线网络硬件中的一种唯一标识符,被称为“开放设备身份识别网络”,其他追踪技术还包括OpenUDID,该技术使用iPhone和iPad内置的复制和粘贴功能。

  隐私分享权还给用户

  苹果在最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iOS 6中添加了新的隐私控制设定,可以让用户自主选择,是否阻止手机应用广告对信息的收集,该菜单仅有一个选项,即“禁止广告追踪”,默认关闭。同时推出了“广告识别器”取代此前的信息收集措施,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同时,苹果还建议用户,如果选择禁止广告追踪,那么使用广告识别器的广告网络就无法收集信息。

  从而无法提供精准定向广告。今后,所有的广告网络都会被要求使用广告识别器。据了解,央视不久前曝光了有米广告、哇棒广告和赢告无线三家广告平台通过弹出广告等方式进行软件推广,而推广的很多软件属于盗版(山寨)软件,广告收入由有米等平台与开发者分成。业界普遍认为绝大数广告平台提供给开发者的SDK插件可以后台运行。

  并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电话号码和通讯录等隐私,依靠收集用户隐私谋利。有米等广告平台通过弹出广告等方式进行软件推广,而推广的很多软件属于盗版(山寨)软件,广告收入由平台与开发者分成。时下随着越来越多的浏览器厂商跟进禁止追踪技术,把隐私分享权交给用户,苹果与安卓收紧开发者权限,再加上中国政府要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监管。

  进而诸多“利空”让那些靠贩售用户隐私谋利的运营模式将越来越难以为继,阎小佳对此认为,“禁止追踪”将成为越来越多智能终端厂商的选择,也迫使移动广告商转变现有盈利模式,寻求其他新的营收渠道,移动广告市场也将迎来洗牌。

  更多最新新闻消息报道,敬请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