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互联网出现之后,报刊、图书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2012年12月31日,美国的第二大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停止发行印刷版杂志,全面转向名为《新闻周刊全球》的数字版刊物。创刊80年的《新闻周刊》,今后将只保留在线出版的形式,包括iPad收费版及官方网站。 此前不久的12月7日,《德国金融时报》在坚持亏损12年后宣告结束。另一家德国老牌的左派报纸《法兰克福评论报》三周前也因财政陷入严重困难向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互联网时代的纸媒体生存,似乎很是不被一些人看好。但是,也有相反的例证表明,有的纸媒体不但在互联网时代生存得很好,并且有发展。2012年,美国百年大报《纽约时报》的订阅收入首次超过广告收入,成为该报第一大收入来源。当然,这个订阅收入包括线上的订阅收入,俗称“付费墙”,即对报纸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的模式。另据报道,德国的《时代周报》通过深度及分析报道来赢取高端市场,报纸发行量稳步上升。 同样的市场空间下,有的报刊倒下了,有的仍然健康发展。其实,在没有互联网的漫长年代里,报刊生生灭灭也并非罕见的现象。无论是世界报刊史,还是中国报刊史,都有不胜枚举的例子。只不过近些年有了互联网,一些人更愿意把少数报刊的关停并转与互联网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纸媒体与网络媒体,存在着一个不同的收费模式问题。有人以为,网络媒体上的阅读都是免费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倘若没有纸媒体的记者、编辑们领取了薪酬,制作了新闻,网络媒体上怎么会有那些纸媒体的内容?所谓电子报纸(刊),总要有人采访、编辑吧。这些人不可能都是义务劳动吧。我相信,互联网免费阅读报刊、图书的事情,不可能长久下去,除非天下的读者都不需要职业记者、编辑和作家了,不需要有价值的新闻了。 人类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再发达,终究还是有一些事情需要由人来动脑完成。有价值的新闻,有深度、有分析、有解读、有观点的新闻,需要有专业知识、经过一定培训的人通过人脑来完成,就如同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书法等文学艺术创作一样,不是计算机、互联网能够替代人脑完成的。 付费阅读报刊是读者对新闻价值的认同。线上订阅还是线下订阅,仅仅是阅读方式的不同,阅读到的内容不会有什么两样。 新闻的价值提现正是读者是否阅读到了有价值的内容,并且承认新闻工作者们付出的劳动。更多新闻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