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中国2012传媒业大事评点

来源:梅花网  发布日期: 2013年1月15日 10:31 

  旧年之前,北京告别了冬天明媚而短暂的阳光,迎来了三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而在新年之初,寒意未曾稍减,尘霾又遮天蔽日,北京又迎来了最脏的冬天,让人更觉沉重压抑,连自由呼吸都成了困难的事。 更多最新新闻报道,敬请关注广告买卖网。

朱学东

  《中国周刊》总编辑朱学东应新浪传媒之邀,点评2012年度中国传媒业大事件。他在文中点出包括微博关停评论、传统媒体被卷入方韩微博大战、微滞涨、媒体上的习李新政、央视“你幸福吗”争议、重庆电视台恢复商业广告播出、媒体的公关之战及郑州报刊亭之死等八大事件。

  中国哲学讲究天人合一,习惯于从环境的巨变中寻找尘世的逻辑。所以,在中国人看来,天生异象,不是好事。回过身来,检视这过去的一年,也是一地鸡毛。经济凋敝吃老本,媒体萎顿实平庸。我也真没想到,才告别2012,传媒业便会有大事发生,其过程、其结果、影响仍待观察。平庸到了极点,就像股市跌成那样,该是筑底盘整了吧。我过去炒过股票,深知盘整阶段,现金为王,保护好手中的筹码,方是王道。于依然身处这个行业的人而言,守护好向善之心向上之心,不因寒冬而绝望溃散,不因尘霾而挫锐同尘,需要所有依旧心怀梦想的人的沉静努力,即便身处螺蛳壳里也要怀有一颗做道场的心,从细微处做实做好,才能迎接春天的到来。

  守候于幽夜,有时也是一种幸福,尤其是心怀不灭梦想守候于幽夜。能够守候于幽夜而等来晨曦光明的人,一定比直接生于光明之地,更有幸福感。痛苦能够让我们重新清晰地认清自己所处的方位,同时对行为作出调适。哪怕抖索颤栗着,哪怕已身染尘肺,哪怕心情比任何一年都灰暗,我们依然必须带着这埋藏在心底的念头,迎着寒冷和尘霾出发,走向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年度事件

  传媒业年度大事,我竟然挑不出十件来,也是第一次。下列事件,排名不分先后。

  1,微博关停评论

  2012年3月底,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分别宣布,关闭评论数天,原因是“近期微博客评论跟帖中出现较多谣言等违法有害信息”。双方公告均称,清理后系统将再开放评论功能,“进行必要的信息清理,是为了有利于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交流环境,希望广大用户理解和谅解。”民间舆论一时哗然。不过,人们还是看到了技术进步与权力威势间的差异。2012年间,微博上的删帖,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成本之高,躺着中枪之人之多,也是罕见。

  2,方韩微博大战,传统媒体被卷入

  2012年初,有网友指控韩寒代笔,引发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挑起微博上的所谓“方韩大战”。名人名家各自站队,打的可谓天昏地暗,伤及诸多无辜,连一些传统媒体也卷入其中,其影响力之久,在微博发展历史上应该是罕见的。我曾经用德雷福斯事件引发的法国知识分子的分裂来观照围脖上的方韩大战,但后来感觉太抬举了后者。我们《中国周刊》做的一期封面报道《有话为什么不能好好说》,便是由此引发的思考。

  3,“微”滞涨

  微博越来越像传统媒体,越来越主流化。虽然它的特质和传播通道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但目前支撑微博人气的,依然是传统媒体重点关注或者因时效和管控无法完全表达的内容,越来越像媒体,首先意味着有粘性内容的重要性。微博主流化后,其粘性活跃度已处在盘整状态,向上突破的通道尚未打开,但有粘性的人和内容,因为各种原因,比如新的平台的出现,或转身,或活跃度下降。粗野俗气的内容也会打击微博的粘性。加上传统的管控压力,微博的盘整压力其实很重。越来越像传统媒体,也意味着商业模式创新的艰难。当微信出现后,原来面临先手者巨大竞争压力的微博同业,似乎一下子松了口气,从另一方面说明新技术新平台开发给微博这种形态带来的压力。不过,无论如何,我都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微博仍是社交媒体中最具媒体特质的传播平台,类似于传统媒体中的大众媒体。

  2012年腾讯微信的发展,让许多人有了新的体验,就像传统媒体市场出现新创办的媒体一样,必然对现有的平台产生压力。不过,就目前而言,微信平台更像是一个熟人沙龙,其传播很像是传统传播中的分众媒体平台。其未来到底会产生怎样的而影响,还需观察,需要时间来验证。

  4,媒体上的“习李新政”

  2012年底,执政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改进新闻报道被列入规定之中。会议提出:“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长刘奇葆在中央新闻单位调研时也强调:“中央新闻单位要带头改文风”。此背景下,中国的市场化媒体,罕见地被允许不使用通稿,大篇幅描写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的行踪,另外通过新华社发布的新领导集体的家庭生活通讯等等,也都通过传统媒体和微博等社交化平台得到了充分展示。这种变化,多少给中国的媒体打了一支强心剂。

  我曾在《新京报》上著文,《把新闻价值的判断权还给媒体》。虽是常识,但尊重常识实现常识,往往需要花费巨大的努力。

  5,央视“你幸福吗”争议

  201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一经播出,引来许多争议和讥嘲,也让“幸福”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不过,在我看来,节目中看似荒诞的回答,能够在新闻报道中播出,本身是个大事情,也是对表面庄严神圣社会的解构,是一种值得记录和鼓励的努力。

  6,重庆电视台恢复商业广告播出

  薄熙来主政重庆时代,重庆卫视被要求做红色频道,取消了商业广告,经费由政府财政列支。一时媒体业界学界舆论纷纷。薄王事件之后,人废政息,重庆卫视也开始恢复商业广告的播放。建设公共电视台并非不可以,BBC模式是可以借鉴学习的,但这得有前提。中国的电视台一方面拿着财政补贴,一方面做着商业广告,显然有问题,但要做公共电视台,却也是不够格的。重庆卫视虽属极端个案,但改革开放至今竟然发生了,令人深思。政治强奸媒体,闹剧虽已结束,但谁敢保证不重演?

  7,媒体的公关之战

  市场经济,商业化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往往是白刃战。在这种商战中,媒体成为竞争各方纷纷拉拢的对象,公关之战,从传统媒体到社交化平台,愈演愈烈。2012年的几次大商战,比如电商行业、传统机械制造业、转基因等,都有不少媒体卷进。

  媒体成为商战的一部分,在商业社会,尤其在中国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社会里,总是难免的,而且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承担一部分公关职能,并不是罪过,关键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媒体性质,尽力保持一定的中立性,平衡信息的传播。

  8,郑州报刊亭之死

  2012年,郑州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治理违章报刊亭,市区421个报刊亭将被全部拆除。官方的理由一是它们均属违章建筑、无证经营,二是退路进店,还路于民。

  只要在法律框架内,郑州市的决定似也无可指摘。但是,城市报刊亭的形成,自有其历史渊源,而且在许多城市,报刊亭除给一些人提供就业机会外,也已经成为一道文化风景,虽然有些残破,却也让一座座灰色的城市平添许多亮色和人气。我只是希望,政府在做出这样决定的时候,能够有所考量,不是一味地拆除,还需要建设。毕竟,一个城市的人们,除了衣食住行,还有精神生活的需要。

  当我敲完上述内容之时,刚刚喧嚣过的媒体界似又恢复了常态,掩映在窗外浓密的尘霾中,可以感知,却望不到未来。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