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往往具备宏大感和战略性。从上周末支付宝CEO彭蕾被公开的一封内部贴可以看出,外界猜测远不如近距离观察来得更切实际。对于阿里的人来说,马云内心的琢磨到底什么?一位老阿里人向亿邦动力网叙述,在他眼中,从公司结构大调整和马云辞任CEO,是阿里巴巴的一场自我否定与再生之旅。 1月10日,阿里巴巴决定把现有业务架构打散重来,涌现出25个事业部。毫无疑问,这是阿里巴巴近年来从组织架构上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事后,各种猜想和分析,都在不同角度上验证了这是阿里巴巴的一次主动调整,目标正是解除自身所面临的各种危机。 亿邦动力网:阿里巴巴近期变动频繁,你是不折不扣的阿里的老人了,怎么看? 老阿里人:从骨子里来说,阿里巴巴是一家做生意的公司。做生意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钱越多越好。电子商务也好,互联网也罢,其实都是一个通向这个目标的通道。 但是,是电子商务还是互联网,生意会有大小。跟互联网相比,电子商务只是一个子集。 阿里巴巴过去的布局,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电子商务公司。它的商业模式,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国电子商务模式的塑造,别人总会不由自主的受它的影响。不是阿里故意如此,整个中国的商业环境已经习惯了去追随领先者,没有创新。 对阿里而言,电子商务做得越专注,赚钱越多,门槛也越高。 但高峰的另一面,永远是低谷。电子商务还不能让马云满足。目前,在阿里巴巴的架构中,不管七剑还是25刀,真正能确立足够大的市场地位的,在我眼中,其实只有天猫。在这次调整过程中,你会发现淘宝在阿里中的精神地位被削弱了,这是因为它有太多东西拿不出手;阿里巴巴业务需要整顿的不光是秩序而是模式;支付宝这些业务的确是水电煤,但也只能是水电煤;其他各种阿里云啊、软件啊、手机啊、本地生活服务啊、无线啊等等,都需要做,但又没做起来。 你可能会觉得我在吹毛求疵,但我告诉你,马云只会更加吹毛求疵。为什么腾讯可以拥有强关系的庞大用户群?为什么百度可以在多年内都独霸江湖?为什么360可以迅速崛起?为什么新浪能做成最社会化的微博? 本质上,电子商务公司的本质,使得阿里巴巴在这么多年过程中,形成了做生意的基因,这可以让它可以把盘子做的很大,所有的文化基因、规章制度、组织架构、工作逻辑都是一个流水线一般的生意体系。本质上,阿里巴巴根本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是线下某种强大的商业体在互联网上的复制,有互联网的壳,但并没有互联网的灵魂。 亿邦动力网:为什么非要做成一家你所说的“互联网”公司? 老阿里人:马云的信仰是互联网。我想中国没有几个人比他更信仰。他是一个为互联网而生的人。他最看重的,就是互联网对传统商业带来的改变。如果到头来自己的公司被证明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如何接受? 以前很多人都认为,今日之美国就是明日之中国;虽然后来事实告诉我们,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内涵和条件完全不同。但在互联网行业,美国梦依然起着无所不能的作用。中国互联网号称已经拥有了三大巨头,还有一大批随时想干掉这几个巨头,这几个巨头现在能阻挡美国巨头们进入中国,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三大巨头都是在以美为师,而且他们都无法拒绝美国的资本、美国的创新模式、美国的故事,然后学成归来窝里横。 我们来看美国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走向全产业化的布局,线上线下,从实物到精神,这个是美国式生活方式为推动力的,把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互联网化,而且服务的成分越来越重,这是欧美经济的核心特征。 中国不同,中国还没有脱离制造业支撑的发展阶段。但未来呢?阿里巴巴式的电子商务显然是以商品为中心而不是以服务为中心,未来是不是,不知道。 我的感觉是,马云会为这事着急。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你看马云这些年下来的投资路线,除了围绕电子商务之外,其余的投资华谊、收购虾米、投资新浪微博、投资杂志、投资社交网络(陌陌)等,都不是可以在短期内为现有阿里巴巴业务做出贡献的业务,都是偏重生活服务和社会化而展开的。 我看到的,马云想从这几个方面来改变阿里巴巴: 1 自下而上的创新动力 阿里的大公司病很重。马云对大公司病的理解,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公司病如决策缓慢那么简单。马云经常表达希望能把阿里巴巴做成更长久,这种话我们在商业市场上听的多了,但能做过20年的就已经很少了,做过20年的你又觉得它暮气沉沉了。但阿里巴巴现在还没有。如果要更长久,必须始终保持打鸡血状态。鸡血哪里来?怎么打?答案只有一个:自己造鸡血,自己给自己打。所以马云从来都只相信创造变化,而不是拥抱变化,拥抱多被动啊。 作为一个两三万人的公司,长期的统一价值观的熏陶,得到的一个负效果,那就是没有人能够去承担、去冒险,尤其是在习惯了马云作为神一样的存在之后。 不客气的说,阿里现在的大公司病,不是流程和文化上的问题,是病在骨髓中,整个公司创新都是非常不成功的,主流的产品都是基于历史的,都是躺在过去成绩簿上的,凡是面向未来的尝试都没有成功,每年不知道会推出多少个平台、功能、软件、社区等等,但都没什么出息。 腾讯的管理在业界是没有受到高估的,其过度柔性的公司风格被业界无视。但腾讯的创新力,也在这种看似柔性的机制中,得到了最大化,产品能力得到最大体现。 马云想实现的,是放弃过去举国体制下的创新,而设计业务体自身的创新力,自下而上,打造一个支持内部创新的温床,以推动整个集团能够拥有更长远的创新力。这是一个基因工程。 2 拆掉旧有利益格局之台 跟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比,阿里的高层变动绝对是少的,多少人多少年还在阿里,这要得益于阿里的价值观文化,太强大了。 但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就是各种利益格局的形成,二元制特征非常明显。一层是由于大的利益链条的存在,导致整个阿里内部形成了隐性的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尊重或者默认,形成了一种危险的平衡,一种隐性的结构稳定;另一层则是由于整个业务模式都是由上而下、顶层设计和主导的结构,而导致各个业务块自然形成多个利益的收费站,从而形成很多人做多年小二也不愿意升迁的现状。 本质上,任何一个老板都不会容忍这一现实的存在,也不代表老板不知道现有的问题。任何商业体都有它的利弊,海瑞是清官,但海瑞救不了大明。马云不是海瑞,但马云可以是张居正,他要对整个阿里的帝国负责,更何况他比张居正的责任还要重。在应该动手的时候,他会动手。从这个意义上说,马云是在拆台,拆掉自己从前搭起的一个台,但这个台不拆,何谈创新力,何谈自身生命力,未来的阿里巴巴就没有更大的舞台。 3 找回竞争血性 只有打破旧有利益格局,才可能完成换天。不鼓励变天,新势力就不能上位,多年小弟就会始终无法出头。从马云的角度来看,这是为阿里巴巴人设计的一个长远出路。 从整个中国互联网界来看,如果分为几大派系,阿里巴巴系基本是不存在的,而从创业的结果来看,凡是阿里高层出去创业的,基本没有什么起色。跟百度和网易相比,差很多。整个阿里巴巴的一个潜文化就是等公司上市、套现,几万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等着养老。前几轮套现,已经有很多人变富了,这样的温水中,如何能够实现主动创新?怎么可能会有所谓血性? 在这样的机制之下,一言堂和老板说了算的机制自然消失。长远来看的话,不是老板去管,而是你的上下游去管你,去对你做要求。但马云这么做,表面上不是针对文化在动刀,而是在动业务,但实际上,动的恰恰是文化。唯有如此,阿里巴巴的文化巨塔才不会坍塌,才对得起马云所习惯的神一样的存在。更多最新新闻报道,敬请关注广告买卖网。 这一轮改革,你可以直接看到的是很多业务线失去了大平台的行政命令支持,而是必须去向业务链条上下游找资源,重新定位自己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关系。就像国企改革一样,推向市场,从这把大伞下推出,自己去找饭吃。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