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新浪微博插播广告的产品探讨

来源:站长之家  发布日期: 2013年1月29日 17:09 

  新浪微博是媒体恐怕没人能否认,它传播新闻和资讯速度之快、内容之多堪比新时期的电视台。在我们还在享受着新浪微博产品设计清新之美的时候,它却为了商业化,开始硬性插播广告。更多最新新闻报道,敬请关注广告买卖网。

  

 

  这条微博大早上的出现在了我的微博时间线中。这个叉叉网,我压根就没有关注过。但醒目的分割线告诉你,你停还是不停?点击微博推广四字旁边的问好,跳转到了微博广告官方微博账号页面,给出如下解释:

  一点吐槽.... ..

  

 

  用户没有关注过这个账号,却看到了某个商家账号发布的微博。不论精选如何,插播在用户主要的时间线中就已经犯大忌了。太冒失了。Google、Baidu也会将广告搞置顶区域呢,你点或者不点。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戳中痛点啊。但怎么回答的呢?

  同一条推广微博只会看见一次。的确,我点击过去后,我的时间线看不到这条推广微博了。但牛头不对马嘴,问题是你每天要给我发多少条广告微博?系统会控制用户每天看到推广微博出现的次数和频率,但就是没敢说您每天只会看到一条!都这样推了,硬要强奸到底么?以后还要每天发布多条广告?节操掉地上了。

  

 

  对不感兴趣的推广微博,我没法关闭隐藏设置。用户可以隐藏?难道我非新浪微博的付费用户,我就不是用户了?设置隐藏,提示只有付费会员才有资格隐藏这一条微博。注意,就算付费用户也只能隐藏这一条。不是隐藏所有广告。

  

 

  把解释文案当做一个产品设计,第2点和第4点不是重复了吗?3个问题已经很多了,还来一个4。明显多余说了一条。2和4就只需要说明一个问题,我每天到底会看到几条推广微博?不知道是不是我点击了那条广告微博,再去翻发现消失了。又或者再次刷新页面会消失。这个问题文案中也没有解释清楚。

  一点思考... ...

  用户是否喜欢推送的广告?在这个商业社会,我们身处在广告围墙中。试问,在有人的地方,哪里还没有广告?人们无声息的被强奸了这么多年,你要是不给一点广告推送,用户都会感觉不正常。好,不说笑了。分析用户心理过程。用户早期有获取信息的需求,对接收一点广告还是很乐意的。但当广告蜂拥而至甚至没水准时,用户开始烦躁抵制广告。回过来讲,用户还是喜欢推送的广告信息形式的。

  用户期待什么样的广告?

  从新浪微博广告微博这事说开去,微博广告的表现形式上:

  不能插播

  不是我的我不要,但给了我的你不能抢!这是最基本的用户心理逻辑。你让我习惯了在New Feed看朋友的动态,现在忽然硬插广告,这个太TM耍流氓了。

  信息靠谱

  广告信息不靠谱。现在推广的是小公司不知名,都不知道商品、广告信息内容真实度如何。有钱有资源就能上推广,还不如之前在底部通栏的广告条看着舒服。

  内容惊喜

  惊喜包括有情、有爱、有趣,自己挖掘或者推送的惊喜。在新浪微博,能做好品牌形象和在线互动就不错了,想办法能转化一下订单那更不错。

  PM该如何设计商业化产品?

  新浪微博中插播广告,的确是很次的一个表现形式。下面只提供产品设计思路,不提供具体产品设计方案。

  趣味型

  趣味型,估计只会想到签到、做任务。就不能让用户去发掘?前者有点你让用户这样,后者是用户主动这样。两者驱动层面截然不同啊。

  记得09年我搭档在米国一个服务器厂商的网站上闲逛,忽然发现了一枚优惠码。擦,那个惊喜啊。点开链接,还提示:幸运留给细心的人。有没有,你开心吗?至今我都难以忘记那次给我说的惊喜。趣味十足。

  广告适合区域:所有页面

  智能型

  智能型,估计只会想到根据个性标签、关注对象进行同类型推荐。豆瓣广告的智能推荐系统真心不错,每刷新一次都不一样。内容和品味关联度还不错。这要做到对一个人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

  短期内新浪微博做不到这点,但可以简单尝试下。比如把微博用户分成几大类,建立一些通用型人物模型,进行推荐。

  广告适合区域:搜索、应用场景

  总体来讲,对于新浪微博插播广告的形式应该是一次试水。然后呢,骂声一片。仔细在广告产品形态上花功夫,比头脑一发热插播广告要强的吧。真心不希望新浪微博沦为传统电视台,只会插播广告赚钱。新浪微博,你能站着把钱挣了!

  广告适合区域:侧栏推荐区域

  场景型

  新浪微博使用导航上的搜索,右侧顶部出现找朋友新功能。这个就不错。场景合适,需求合适。你总不能在阅读场景下进行推送吧?这样无爱,冒失了。

  搜索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场景型产品。只有需要才会去搜索所需。而场景型产品主动索取,在场景型中进行广告推广,将会更精准,用户反感情绪也最低。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