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新媒体”改变中国式拜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日期: 2013年2月11日 16:55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娄辰 李志勇 孙彬)“亲爱的爸爸妈妈、好朋友们,新年快乐,蛇年行大运。”9日中午,正在澳大利亚读书的王骊骊通过一条微博,给身在国内的家人发来了大洋彼岸的新年祝福。

而一条由大量祝福话语组成的舞动的“蛇”,被人们作为拜年的祝福,在春节期间通过微信广泛传播。

从过去的走亲访友拜年,到后来的电话、短信拜年,如今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发展,又多了微博、微信等拜年方式。



“最重要的是微信能够语音通话,而且开通了群发功能,说一段祝福的话,然后群发给朋友们,就好像面对面和他们说一样,比只发文字感觉要亲切。”90后女孩苏文晓对微信的使用颇为熟练。

拜年是中国民间过年的一种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过去中国人拜年需要登门行礼,或叩首或拱手,同时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等吉祥话。叩首一般是对师生关系、亲缘关系中的长辈,而拱手通常是平辈之间的礼节。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大年初一天不亮就起床,跟着哥哥去给村里人拜年,遇到长辈都要磕头,然后表达一些新年祝福,有些长辈会给我们一些糖或者瓜子。”郑州市民何延波说。

中国乡土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宋艾君说,进入21世纪后,拜年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可以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拜年,如视频拜年、电子邮件及贺卡拜年、短信彩信拜年、博客拜年等等,多种多样的网络拜年方式使远隔天涯变得近在咫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手机已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你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对方的神情,听到对方的声音,哪怕相隔千里之遥,也可以传达你的思念和问候,互道一声珍重。”何延波说。

但不管形式怎么变,拜年习俗所传递的感情一直在延续。“中国人过年,看重的是情,不管是登门祝福,还是打个电话,抑或是网上视频,都是情的体现。”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德龙说。

民俗专家们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叩首、拱手行礼的少多了,但是说吉祥话的习俗还是保留着,这承载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在这种简单的仪式中,平日里的误会、不满化作祝福、赞美,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