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24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三届年会登场。今年的主题是:改革开新局——企业家精神与中国未来。这是亚布力论坛的第13个年头。从前,这个偏安黑龙江一隅的风景胜地因滑雪场受人追捧。如今,这里变成了企业家讨论中国大势的脑力激荡所在。 一些与会的商界领袖对公共话题展现了浓厚的兴趣——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聊起北京雾霾,万科A董事会主席王石呼吁企业家不要移民,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则分享了儿子当村官的经历。脱掉雪橇围炉漫谈,“在商不言商”的亚布力对诸多公共话题的“吐槽”,追本溯源触及的乃是一个个时代命题,比如企业、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又比如环保和食品安全这样关乎“美丽中国”建设的课题。 一名论坛组委会人士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相比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亚布力更贴近中国生态,也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马云的担忧 和王石、冯仑(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应景的中国红打扮不同,马云身穿鹅黄色套衫上台演讲。在其开场白中,马云首先撇清了自己和“珠圆玉润”的关系。随后,他分析了电商时代下淘宝为何有人爱有人恨。马云的忧虑不止于产业领域,除了北京的雾霾天气,他还担忧癌症对于人体的侵扰。 “阿里巴巴淘宝从来没有让我睡不着觉。”他说,让他睡不着觉的是饮用水的安全和食品安全。谈到对幸福感的理解,马云说,最基本的幸福感就是沐浴阳光,要有水,要有木,要有食品,要有阳光。谈即环保攻坚,他认为,真正需要的是每一个人的行动,而不是等待某一个组织的行动。他以西湖为例,“三十年前我在杭州看见西湖里面可以洗菜、洗衣服,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今天你在西湖里面扔一个菜皮,大家会告诉你不能这么干,这是一种意识。” 除了环保,国企、民企共存之道,各领域改革如何进一步推进,亚布力对这些话题的关注折射出这批得益于市场经济改革的企业家寻策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和王石聊到的美国考驾照不一样,冯仑谈规则这个话题时还是引用了一个老素材——36条(《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现在谈那么多改革,无非就是改规则,但是如果改了之后你根本不尊重的话,36条,360条又有什么用呢?”他说,“如果我们只谈改革,然后都只谈去改别人,而不讲我们要形成一个全民的共识,最后可能会越搞越乱,问题会越来越多。” 王石则以“未来和明天在自己身上,承担责任面向未来”作为自己发言的总结。他说,企业家积累财富后不应当移民,资产配置可以在海外,孩子教育可以出去,但如果企业家移民,企业家的作用就消失了。 “不亚于读一个EMBA” 共识传媒总裁周志兴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已参加过7届亚布力论坛的“老会员”,他感到这个民间自发组织发言者的观点越来越有深度和现实意义。不仅如此,近年论坛所关注的话题也更多涉及到社会公众话题。周志兴说,这是由于与会者大多数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息息相关。马云说,一些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让自己睡不着觉。他甚至和郭广昌(复星集团董事长)调侃,希望中国的药卖得少一点,中国人真正健康一点。 上述亚布力论坛组委会人士说,亚布力并不想成为“中国的达沃斯”,“我们没有那么多高谈阔论,更像一个交流思想的茶话会。”同是在漫天飞雪中商讨金融问题,亚布力经常被用来与瑞士小镇达沃斯相提并论。上述人士认为,相比达沃斯,亚布力更关注企业家的命运和未来、贴近中国生态,也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公开资料显示,亚布力论坛60多名理事成员管理的企业营业收入累计达到8000亿元左右。 “与博鳌等论坛不同,亚布力本来是一个企业家内部交流的平台,不对外做宣传,但现在显然已不能保证其私密性了。”上述组委会人士透露。“亚布力不需要宣传,参会者的名单就是最好的名片。”一名参会企业家如此描述。在他看来,亚布力论坛除了提供一个思想碰撞的机会,更像是一场企业家的社交盛宴。“这场元宵节大Party的社交意义不亚于读一个EMBA。”他称。 在这个高山滑雪胜地,企业家们不再西装革履。一名与会人士说,刺激惊险的滑雪运动拉近了企业家们的距离,不带功利色彩的纯思想交流让大家感觉轻松愉悦,企业家们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的情感也有异于日常商界的交流。“如果你想一次将著名企业家看个够,恐怕只有在亚布力论坛了。” 一张作用等同于价值18000元入场券的工作证并不是最大吸引力。作为马云的“死忠粉丝”,能近距离接触偶像的机会对小刘来说更是无价。“纯粹自愿,无比热烈地期望,这种热情是成为其他活动的志愿者所不能比拟的,这更像是一次接近梦想的活动。”小刘告诉本报记者。更多最新新闻报道,敬请关注广告买卖网。 前不久,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小刘经过三轮筛选,如愿成为亚布力论坛的一名志愿者。他说,亚布力遥远的路途和刚好选在元宵佳节的会期并没有使报名者减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