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魏武挥:中国博客市场为何没落

来源:社交网络  发布日期: 2013年4月7日 11:36 

  有着“IT头号博客”称号的keso,很早就不再写博客了。一直到了谷歌宣布将关闭Google Reader的服务时,他居然罕见的现身并说了几句。

  这件事很有趣。因为通常意义上大家都认为像Google Reader这样的RSS工具纯属小众玩意儿,而博客则一度是大众得不能再大众的东西。一位IT圈的头号博客,一年多没有写东西,倒是Google Reader这么个其实是建立在博客基础上的小众工具,引发了他的再三感慨。

  3月31日,当年三大独立BSP之一的中国博客网(Blogcn.com)宣布即日起停止免费服务,这条消息远没有Google Reader会被关闭来得那么震动,我几乎可以用“波澜不惊”这个词来形容。作为一个博客服务曾经的重度参与者,有必要也来“缅怀缅怀”这个曾经是投资界眼中香饽饽的互联网服务。

  一般说来,博客之亡,会被归咎于两点,其一是过于浮躁,其二是没有商业模式。

  这两点说法大致都对,但稍微虚了点。视频、电商行业也历经过非常浮躁的阶段,但看不出有全行业溃败的可能,而至于商业模式,很多互联网服务一开始都难以有商业模式(包括即时通讯、搜索),不过还是熬到了拨云见日的那一天。这两者结合一下,或许是成立的:暂无商业模式的互联网服务是不能浮躁的。

  中国三大BSP没落的原因各不相同。

  博客中国(BOKEE.COM),独立BSP中名声最响,的确是浮躁的原因。1000万美元的投资让方兴东有了挑战当时如日中天的新浪的想法,以至于多头出击,几乎每个当时的web2.0服务都要插上一脚,制造了大量的概念,后期甚至还炮制出博客游戏的说法。方兴东或是急于寻找商业模式,或是急于获得融资,概念先行,人员过度扩张,1000万美元烧了一干二净。作为博客行业的排头兵,对整个行业可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中国博客网(Blogcn.com),08年改名博尚网,却不是因为浮躁,倒恰恰是它的对立面:安逸。这家网站号称有中国最多的博客用户,但其实一直没有什么新功能拓展上的动静。我自己也很好奇当年的1000万美元投资究竟跑去了哪里。中国博客网几年前就弃用了自己的主程序而改用wordpress,败象早已现出。

  博客大巴(Blogbus.com),人员最高峰时也不过60人,薪资水平我并不认为夸张离谱到哪里去,功能开发上也不怎么玩弄概念。并非浮躁之过,亦非贪图安逸,而是败于太早想建立起商业模式却又不得。

  其实博客大巴商业化的努力,今天看来很像一个公关公司。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帮助客户(甲方)策划一个线上结合线下的活动。这当然也是一门生意,但这门生意的缺点在于难于规模化复制:因为每次活动都必须有不同的创意,必须要调集很大一部分博客用户参与。第一个商业化活动“别克君越我的绅士男友”的确吸引到很多用户参加,但再往后,用户的疏离感就会上升,而且创意这个东西,是很难复制的。

  博客大巴所获得的投资额是最少的,300万美元,还要刨去一些必要的投资中介费用。一轮又一轮的用户召集,很快就越来越不得心应手。大巴当时的管理层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并做出转型的图谋。一个方向是做了一本杂志《城客》,一个方向是做了一个带有SNS性质的后台,代号V5,明显是要向SNS发展。再往后出现了我至今不太方便透露的变故,转型夭折。

  都说博客业是被门户博客所击溃的,但这只是表象。核心的问题是:博客撰写是需要动力的。门户有高流量,能够刺激到博客主人继续写下去(高点击、高回复)。MSN Space非常愚蠢地取消了MSN面板上的小黄星,博客活跃度迅速一落千丈——其实这一点正说明的是,如果借助社交网络的力量,独立博客未必就会被门户击溃。要知道,当年的门户,可不是今天微博四起、社交四起的门户。

  Keso和一帮朋友曾经搞过一个SNS性质的网站:5Gme。我尝试性地贴了一篇文章,引发的浏览量相当惊人。于是博客大巴开始着手切入SNS,搞SNS还有第二个目的在于获得新一轮融资。对于一个本身还没有找到被证明有效的商业模式的互联网服务而言,融资是核心问题。

  所以说,博客并不是败于微博之手。其最大的敌手应该是SNS:博客正是在向SNS的转型的道路之上倒下的。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更多新闻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