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以嘉宾的身份参加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节目的录制,对于上节目和做营销产生了一些想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中国梦想秀》主题是“助梦”,形式是追梦人做才艺表演和阐述;然后通过梦想大使周立波的分析、挖掘,明确梦想;最后整合现场一众机构,通过他们的“助力”来帮梦想达成。作为我们“梦想观察员”要做的是:判断梦想的价值,用投票表态,用真实有效的方式来帮追梦人。 这两年我们对电视有些误解,认为电视可能被淘汰因为“年轻人都不看”,持这种观点对营销是有害的。(可以重温一下《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波格前两年写的“没有替代只有分裂”)。“传统”这个词儿虽然意味着过去,也意味着稳定的人群,被证明的模式。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要上电视?我们的服务正走向以前陌生、没有触及的人群。 梦想秀有30名嘉宾来自各机构和媒体,我相信,绝大部分嘉宾上节目都有帮助别人的真实意愿,但同时,也有真实的营销诉求(梦想秀的收视率在过去两周的同类型节目中,从第三升到了第二,最高超过1.8)。 栏目的冠名商们开设了“梦想助力基金”,他们占地利之优,享资金之便,更有机会被选中发言,进而获得品牌露出。但这件事不是有钱就一定能做好,提供资金不是施舍,更不是傻给,我留意他们发言很好的地方: (1)、会强调对追梦人的问话,确认他们已经为梦想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并提醒他们梦想更多要靠自己,这是鼓励,也是对自己的自证; (2)、仔细询问所需资金的使用渠道和方式,确保钱花在有价值的地方,体现企业的独立判断和严谨; 互联网企业,比较习惯于用资源和媒体传播的方式去提供帮助: (1)、不放过“精准”导向你业务的机会:在梦想秀,有些追梦人无法用钱来帮,他们想找男女朋友,想演电影当歌手,需求精准导向了一些网站,如果你代表的企业刚好与此匹配,就要有高度概括能力说明这个能力,用最短时间和主持人建立信任;另外同类机构不少,大家都抢着发言,你怎么办?这是上节目之前要做的功课,要努力提炼,反复思考本企业的差异化优势,才能有好的临场发挥。 (2)、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上:仅举一例,有一个喜爱DV拍摄的女孩来追梦,她母亲过世,父亲是植物人需要时刻照顾,弟弟读高中,因为姐姐承担家庭的压力过大,他想辍学打工,成绩退步;姐姐是追梦人,想帮助弟弟完成学业。 第一轮发言,几乎全部从提供学费的角度发言,但周立波已说,这个学费,他自己的基金来承担,全面封闭了给钱的可能。第二轮,大家开始挖掘故事的细节,她在发言中聊到压力大的心态,有嘉宾开始提出帮她找心理医生,因为她喜欢DV拍摄,视频网站提出收购微电影,这个idea又启发了某门户,希望以团队之力,帮她拍出达到高清水准的作品,最后又直接促发我们挖掘到,可以送她一个更好的DV,鼓励她把梦想和爱好都坚持下去。 所以这关乎在现场的快速分析细节和挖掘的能力。 关于准备上电视的几个细节体会: (1)、除非你是乔布斯,否则应穿着得体,做产品我们会考虑用户体验,上电视同理; (2)、寻破题之点,每档节目定有主旨,对主旨尽快形成清晰的理解,主持人往往是“题眼”; (3)、肯当笨人,这次去本来本打算录两天节目,为了把这件事理解再深入,我坚持坐了4天,不少企业每天换一个代表来,而我每天都坐10个小时以上,时间是每个人手中最大的筹码,一个人有多重视你,取决于你愿意在他身上花多少时间,你用了时间,就是诚意的表达,这种诚意能被感知,超越言语。 (4)、Title不重要,至少,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相反可能会成为你的负担,你需要善于分析细节,幽默、机智、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都比Title更重要。 (5)、营销人员首先作为一个真诚的人来参加节目,先做自己,再做营销。如果你作为一个真实的个体表现好,自然会引起更多“关于你”的话题,营销和真实的自我,并不对立。 以上都是笔者对于互联网公司参加电视营销的一些感想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各位营销业同行有帮助。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