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腾讯微信开始了最新的5.0的改版,标志着大腾讯开放战略的始动。而笔者从从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的角度,对于这次改版进行了一番分析。 一、微信5.0大幅改变公众账号功能被指抑制公众账号 微信5.0的公众账号主要有以下变化: 1、公众账号分类,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订阅号每天可以群发1条消息,服务号群发规则有所不同。已有的微信号如何分类,是否需要重新走流程申请,暂未公布。这是微信公众账号运营者目前忧虑的地方之一; 2、公众账号折叠。将公众账号推送消息与通信消息明显区隔。用户必须主动点开订阅号文件夹才可阅读推送消息。是否提供“批量标记为已读”功能不得而知,这将影响消息的到达率。也就是说,折叠了如果仍然需要一条条点开,消息仍然是100%到达的。只是到达用户的时间节点更集中。 由于推送的限制、没有提醒和公众账号折叠,微信5.0被部分分析指出将抑制公众账号的媒体、营销等功能,避免他们的“草莽生长”。各大微信公众账号纷纷寻找备胎,另谋出路。例如部分自媒体运营者便将自己的阵地从微信转移到网易、Zaker。 二、微信5.0是为微信的平台化铺路 逐步明朗的是微信正在将自己平台化,正在成长为一个系统。主流App具备的功能几乎都可以在微信得到变相的满足。目前微信拥有100万个公众账号,这是iOS App和安卓App的量级。这些微信号除了自媒体、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号外,还有游戏、客服、问答、搜索、视频甚至网银。5.0的支付功能的推出将进一步完善微信的基础能力,其他能力还有通信、消息、语音、LBS、统一ID。 有媒体报道:《微信公众平台取代APP?开发者总结六大理由》,详细阐述了微信可以取代大量App的观点,也分析了微信公众号具备的优势。昨天另外一篇文章《打车小秘:微信帐号简化操作流程 为易到用车做流量入口》也进入腾讯科技推荐TOP5。这反映了腾讯的真实意图:不是要抑制公众账号,而是要鼓励公众账号,做大公众账号,将其做成一个与原生App、Web App齐平的第三类应用形态。 5.0公众账号的改变,是为微信公众账号的App化铺路。可以断言的是,微信5.0的公众账号一定不是最终形态。也不是最优雅的解决方案。需要调和的矛盾是,微信公众号的需求存在并且很强烈,但目前用户侧的体验并非最佳,因为通信和应用杂糅在一起;对微信来说,不作改变则很可能会有微博一样的尴尬:大号和营销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自身无法盈利。 三、微信5.0只是过渡解决方案 微信5.0并不能解决上述矛盾。用户体验虽然进一步完善,但5.0应该还未开启微信商业化之路。而公众号运营者除了忧虑外,已经另谋出路各自作打算了。 拥有10万听众,每天增长约1500粉丝的微信号的一个朋友便表达了这个忧虑:折叠了、没提醒了,到达率和访问量势必大幅降低。这位朋友的微信号与糗事百科类似,提供糗事、评论和社交功能。其应对措施是开发自有App和网站。这个成本,并非每个微信号都能负担。对其App和网站是否还具有微信公众号的效果,也没信心。 5.0之后的解决方案很可能会参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例如安卓,电话、短信、闹钟、日历、微信等应用拥有最高的优先级,可以打断用户进行提醒;微博、Zaker阅读则是后台通知,提供一个未读条数的数字;腾讯新闻客户端、豆瓣FM、百度音乐等客户端没有任何提醒,用户必须主动去点开获取信息。笔者认为这类“通知分级”,将是微信公众账号最终的一个形态。不同的微信公众账号,具有不同的通知优先级诉求。通知权限的控制权,可能会交给用户(安卓的方式),更有可能会延续微信集中管理的方式。 微信5.0的改变目的并非为了是“抑制媒体、抑制营销”需求。腾讯兼具工具、社交和媒体的特征,正在游戏和增值之外,寻求广告、营销以及电商的更大的增长,为什么要抑制媒体和营销需求呢? 综上所述,比起政策或者战略,笔者还是更愿意相信公众账号的改变的出发点是产品本身。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