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小米“斗”苹果 微利营销赚大钱

来源:华商报  发布日期: 2013年7月19日 09:55 

  小米手机历来以“高性价比”为卖点,1999元的四核手机在去年8月份宣布发布时极具吸引力。按当时的市场价格,主流四核手机至少在3000元以上的售价,而小米公司CEO雷军也坦言,小米2代在当时的制作成本高达2350元。如此一来,小米如果在同期发售,亏损将达到上千万。

  在这一点上,Google的定价给予了回应:与小米2几乎同配置的手机在10月底就可以将成本压缩在1999元之下,而且尚有利润空间可图。更多新闻资讯请登录广告买卖网。

雷军

  据相关媒体报道,前日小米科技公司CEO雷军透露,2013年上半年公司售出703万台手机,营收达132.7亿元,同比增长140%,超过去年全年的126亿元销售额。这一销售额是如何做到的?企业营销、经营可以从中学习什么?记者昨天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

  卖的是参与感 网络和草根的胜利

  据报道,苹果公司2013财年第二财季营收436.0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95.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8%。而小米2013年上半年营收达132.7亿元,同比增长140%。丑小鸭如何打败高富帅的?“小米以前就是山寨机,最近品牌做起来了才有了提价资本,卖的是用户参与感。”中国策划学院广州分院执行院长范志峰说,小米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主要是价格定位精准,微博转发互动吸引了几万名发烧友参与。用手机圈内的一句话总结,苹果销售的是等待,三星销售的是速度,诺基亚销售的是希望,华为销售的是手机,小米销售的是参与。

  “小米是因为苹果才跟着沾光,但现在大屏手机竞争更激烈了,如果质量跟不上会丢掉客户。”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庞敏丽认为,小米去年靠限量发售、饥饿营销吸引买不起苹果的消费者尝鲜,今年更注重互联网渠道、社交媒体营销,但后来被爆出很多产品质量有问题,流失了不少消费者。

  “如果这个数据属实,可以说是网络和草根的胜利,这是靠网络营销取胜的好例子。”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认为。而西安西部E网负责人丛昊认为,小米占据了二三线市场份额,没有在一线城市跟三星等硬碰硬,性价比较高也是销售增幅超过诺基亚、苹果的原因。

  不过,西安市民邓先生表示,自己不会买小米的手机。“学人家苹果,质量也一般,估计没有回头客。”

  陕企可借鉴微利营销

  半年营收超过去年全年水平,看上去很诱人。那么,陕西中小企业能从中学些什么?

  “根据用户需求做产品,玩转粉丝经济学,快速推品牌并把产品做大做强,小米模式更多是一种微利营销,赚的是看上去不起眼的‘小钱’。”范志峰表示,前几年某手机品牌就是这样操作,在别人推销一款手机时,自己不管款式,投入全部人财物力做单一的品牌推广,得到市场认可了再根据产品特性提价。

  这一营销模式可借鉴吗?范志峰认为,用户群体年轻化的产品更适合做网络营销,但这个模式不长久、风险也很大,用得好能快速推广还省钱,用不好就把钱砸进去了。而且,靠互联网快速切入市场虽然能快速建立品牌影响力,但也面临转型的问题。因为互联网上的用户群体并不广,短期效应还是拼不过其他品牌几年甚至几十年积累的卖点。

  快速扩张还应注意风险 用户忠诚度比品牌更重要

  网络营销是唯一途径吗?这一快速扩张模式能走多远?

  李光斗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9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这部分群体中很多都是通过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电子商务用户对商家的贡献率很大,企业应该注意到这一变化。

  “现在微博有奖转发往往就是几万人参与甚至刷屏,利用网络预订、微博有奖互动等吸引客户参与能快速培育用户。”范志峰提醒说,用户忠诚度比品牌更重要,因为目前互联网用户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流失。“像小米这样的快速扩张模式不持久,也得找代理商、抢占地面销售渠道。因为他们对互联网依赖太大,失去网络可能很快就死掉。”他说。

  庞敏丽认为,当消费者对某个品牌认知到一定程度就具备了一定用户,这时依靠互联网营销很有利。但依靠互联网渠道营销的企业本身就很多,盈利需要很大的用户数量,虽然做好营销容易获得大量用户,但由于竞争激烈还要保证用户的忠诚度和黏性,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改变营销策略。“品牌建起来后能否持续关键在提高质量,现在很多人对手机、家电产品的接受心理价位被提高了,靠模仿和低价取胜的优势可能也会变成劣势。”她说。更多新闻资讯请登录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