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软件生产方式发生过两次变革:第一阶段是个人生产的作坊式生产时代,比尔·盖茨最早就是个人软件生产者,DOS可视为作坊式生产。在中国,早期的“中文平台”、杀毒软件都是作坊式生产,那个时代产生过很多程序员英雄。 东软董事局主席刘积仁曾将第二阶段概括为“软件工厂”,典型的模式为印度模式,动辄数万软件工程师,为微软、IBM、以及美国的金融、航空、物流、电信等行业写代码。 而博科的“零代码”编程是个新生事物,它可以按照企业用户的需求让软件变得可生长。博科目前客户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航油、三一重工、中国银行等,去年营收约3.5亿元,预计2013年将实现5亿元收入。在软件业集体惨淡的大环境下,博科的增长算一个奇迹。 沈国康打开电脑为记者讲解Yigo平台的工作原理: 通过Yigo平台,企业客户可以将其管理需求、管理逻辑描述出来,描述完全通过图形而非word文档;描述完成之后,将生成一套描述文件,被称为“蓝模文件”,完全是图形化的。如果发现管理流程有问题,或者业务模块缺失,可以即时修改。 “蓝模文件”定型之后,Yigo平台对蓝模文件进行加载解析,生成最终的可执行管理软件系统,这一过程被称为“无代码3D打印软件”。 沈国康做了一个比喻:Yigo平台就是一个翻译系统,把自然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与程序员的作用一样。“蓝模文件”用一张A4纸就能展示,修改十分快捷。 传统的管理软件开发则是这样:先是咨询人员入驻企业,经过数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调研之后,写分析调研报告,一般厚达数百、数千页,甚至更长,一般企业很难完全消化。然后是软件部署、开发、测试、上线、实施。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企业咨询、实施是一个以分钟为时间单位,价格高得出奇的服务。曾有厦门当地一位服装企业告诉本报记者,某跨国公司咨询师入驻企业一年,软件还没有立项开发,就已经耗去了100万元。 “无代码”3D打印软件不仅彻底改变了由成百上千程序员写代码的“软件工厂”模式,而且可以快速重构。当公司业务升级、管理变革之际,企业IT系统随之需要升级,过去的做法是咨询团队入驻、设研分析、业务部署、软件开发、测试、实施、上线,中间部分环节尚需要多次反复。 不管公司业务如何变化,系统都能随需应变。可以随时变化,而原来的软件是硬软件,变化成本很高。关注广告买卖网,了解更多广告新闻精彩内容。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