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时政期刊编辑出版单位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自我教育活动来提升办刊水平。 但要实现教育实践活动的不竭生命力和独特价值,还需要各时政期刊社进一步增强三个意识,即读者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把群众路线真正落实到办刊、发刊之中。 走群众路线,树立读者意识是首要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主要内容。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时政期刊这种政治性特征,决定了它尤其需要走群众路线,不断增强读者意识。“一切为了读者”是时政期刊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依靠读者”,即要从读者中出思想、出观点、出办法、出感染力;“到读者中去”,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政府的主张、观点、思想,内化于读者之心,外践于读者之行,使更多的读者,在阅读学习中提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 树立读者意识,必须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刘云山同志在听取《时事报告》杂志社工作汇报时曾指出:办刊物、办报纸,最大的问题是把定位找准……发行量最大的刊物,实际上定位就是面向一部分读者,它的受众是一个小众,不是一个大众,试图办一本刊物覆盖全社会不可能,办一个报纸覆盖全社会也不可能。这段讲话高屋建瓴,深刻精辟,准确地抓住了办刊的核心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多年来,《时事报告》杂志社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从《时事报告》一刊发展到七刊,先后创办中学生版(后又分为初中版、高中版)、大学生版、职教版、小学生版和《党委中心组学习》等系列刊物。还根据各地不同需求,陆续创办了山西版、湖北版、云南版、维吾尔语版等地方版,覆盖了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和教师、大学生、中学生、中职学生和小学生等不同群体。在经济形势趋紧、期刊业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逆势上扬,征订量达700万余份/套,总码洋突破1.5亿元,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其基本经验就是依托自身优势,确定小众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分众化,精准定位,找准宣传方向,小众化定位,大众化服务,从而赢得大市场和高效益。 树立读者意识,就是要贴近读者办刊、依靠读者办刊。时政期刊跟其他期刊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其实是“政治家+专家+编辑+读者”四种人在办刊,即依靠“政治家”的党性意识来把关,专家学者的思想、研究和智慧出内容,编辑的匠心来谋全局、改文风,读者的眼睛来反馈并改进刊物。要准确把握读者所思所求,时政期刊应该积极落实“走转改”的要求和精神,坚持“开门办刊”,走进各级各类读者群中,既做群众的学生,又引领群众。从选题策划到版式设计,要坚持问需读者、问计专家。 树立读者意识,应始终把“读者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标准。为把读者意识深耕于心,在日常编刊工作中,时政编辑应反复问自己3个问题:中央精神吃透了吗?读者关心了吗?读起来轻松有趣吗?这些问题都肯定了,刊物内容自然能入脑入心。 走群众路线,增强服务意识是关键 增强服务意识,时政期刊要在理念上有所突破。“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时政期刊尤其要贯彻服务读者的宗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编好、发好刊物,更要做好刊物的学习、使用和后续服务工作。不仅要“卖”产品,还要“送”服务,开好“4S店”,逐步从单纯办刊、发刊转到生产产品、用好产品与做好服务并重的轨道上,做到“好看”“有用”,才能完成时政期刊肩负的历史使命。 增强服务意识,要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跨越。近年来,时政期刊业界敏锐地意识到卖服务是大势所趋,围绕服务对象,纷纷优化产品结构,在办刊之外,采取各种手段联系群众,比如深入读者搞调查研究,向专家学者、读者征集选题;通过讲座、座谈会、论坛等形式维护和联系好“高端群众”——专家学者;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为订户量身定制学习讲座等等,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例如,《半月谈》杂志社利用自身时政专家和信息资源优势,办起了公务员考试培训的网校。《党建》杂志社配合各地开展重大宣传任务和主题教育活动实际需要,推出书系,如中国梦系列丛书,反响较好。 增强服务意识,必须善用新科技。自媒体时代,读者从书店、报刊亭纷纷转向网络,时政期刊必须与时俱进,服务意识应从服务“读者”转型升级为服务“用户”,用更快速、更便捷、更现代的方式抓住受众,保住宣传思想阵地。现在,很多时政期刊开通了官网、微博、微信,开发手机APP,走上杂志电子化的道路,但这只是完成转型的第一个阶段——吸引新受众,能否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实现赢利,很多传统时政期刊还在苦苦探索。2012年8月6日创刊的《壹读》杂志从问世之初,就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二为一的创造。壹读传媒主打“轻幽默,有情趣”,旗下《壹读》杂志、壹读视频、壹读音频等,为信息产品消费者带来非常好的消费体验。仅一年的时间,《壹读》在线上线下、平媒与“屏媒”之间互动挪移,没有主次之分,一个团队多种产品,多个渠道,一鸣惊人,影响力急剧攀升。成绩得益于其服务网络新兴用户的意识,从定位到内容乃至风格、渠道,很好地满足了受众需求,为时政期刊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借鉴。 走群众路线,落实责任意识是核心 外在地看,群众工作就是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内在地看,群众工作就是实现、维护、保障和发展群众利益的工作。作为党的喉舌,时政类期刊肩负着形势分析、政策解读、舆论引导、传承文化、凝聚共识、倡导文明生活等重大使命。只有增强责任意识,敢于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才能宣传好、发动好、教育好和组织好群众;才能为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和发展好群众的利益贡献一份力量。 落实责任意识必须把好政治关,这就要求时政期刊尤其要注意选好“一把手”。体制内时政期刊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虽然还没有像非时政类期刊那样实现转企改制,但未来依靠政策优势提高发行量的空间越来越小。加之体制内期刊缺乏规范的资产管理体制,人事制度、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等相对滞后,导致期刊发行量很大程度上依靠杂志社“一把手”的政治智慧、经营管理水平和能力。所以,未来体制内时政期刊最大的问题是解决责任意识问题——不仅要对上负责,更要真正对市场负责。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时政期刊因为体制机制相对灵活、观念相对现代,在责任意识方面有很多值得重视的经验。例如,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Vista 看天下》新闻周刊,自2005年6月创办以来,每年的发行量和广告额增长都在100%以上,今年的单期发行量已突破60万册。成绩的取得靠的是责任意识。首先,媒体必须是合格的社会公民,恪守真实、弘扬正义、贴近受众、严格自律,力求趣味和品位、广度和深度、传承文化和提供娱乐的统一。其次,媒体必须是合格的企业公民,媒体要靠市场生存。因此,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看天下》充分考虑合作伙伴(包括员工、投资方、广告主、渠道方、零售商等)的收益,创造互利共赢的局面。再次,注重内部管理,强化知识产权,做有担当的市场主体。 增强责任意识,需要每个时政编辑用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工作。任何责任都要靠具体的人来落实,每个编辑都用心用力才能成就期刊的生命和品质。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的幕后工作者,时政编辑面对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的现实,要干好工作,就必须比其他编辑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跟踪、研究政治、经济、社会的热点和难点,时刻保持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挑起重担、有所作为,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更大的收获。而这正是时政期刊社走群众路线的最终目的所在。 由此可见,市政期刊要想在群众路线上收获成果,就要在读者服务责任三方面意识进行加强。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