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易信免流量计划遭吐槽:诚意不足 门槛太高

来源:钱江晚报  发布日期: 2013年11月11日 14:38 

  摘要:易信的免流量计划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仍然难逃被吐槽的命运,易信“享聊”计划从11月8日起实施,11月份为试运营, 老用户吐槽“诚意不足”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了解更多广告新闻精彩内容。

享聊

  前期放了无数风声之后,昨天易信终于公布了其覆盖全国的“享聊”三网流量免费送计划。如预期的那样,易信“享聊”计划从11月8日起实施,11月份为试运营,电信、联通、移动三网手机用户都可参加,且范围覆盖全国。

  不过与阿里系的流量免单计划一样,听起来很实惠的“享聊”,在公布后一样难逃被吐槽的命运。

  免费门槛有点高

  老用户吐槽“诚意不足”

  根据易信公布的“享聊”计划明细,从11月8日起,使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注册使用易信后,可以通过短信邀请6位好友注册的形式获取300M免费流量。而使用中国电信的手机用户,注册易信即可获赠300M免费流量,而月发送5条消息以上的用户,还可以在次月领取60M的额外易信流量包。

  其中,符合条件的中国电信手机用户将实时获赠免费流量。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手机用户所获赠的免费流量,将按全国流量价格均值折算成话费充值的形式实现。

  然而计划细节刚一公布就被不少网友吐槽“没诚意”,归纳起来原因有两个:一是“拉人”指标不讨喜;二是对易信老用户不公平。

  阿里系的流量免单计划虽然也因为首批仅覆盖四个省份而被吐槽诚意欠奉,但毕竟没有设置指标,对应地区的用户只要提交手机号码即可领取2G的免费流量包。相比之下,对移动和联通的用户来说,易信的流量免费前提却是要先“邀请6位好友注册”,而且300M的免费流量也不如阿里大手笔。

  “易信一上线我就装了,也邀请了好友一起装,现在还要再邀请6位好友才能拿免费流量,这不是伤老用户的心嘛。”网友登灯说,易信想通过免费计划鼓励新用户是没错的,但对老用户更应该奖励。

  被吐槽的“拉人”指标和新老用户的不同待遇问题,易信方面未有回复,仅表示300M的限免流量“可以再商量”。

  “‘享聊’计划是易信免费计划的开端,现阶段之所以设定流量限制,是因为调研数据显示,单个移动IM软件每月流量使用绝大部分都在300M以内,推出300M的流量包基本就相当于是全免费。”易信市场总经理李安表示,11月份限定流量的试运营是为了测试市场对易信的反应,如果用户的反响好,“我们将进一步放开对流量的限制和管理,将100%的优惠服务带给用户。”

  拼完“免费”

  易信、来往拼上了“小伙伴”

  易信和阿里系抢着为用户流量买单之外,还各自留了后手,私下里,两家各显神通,招呼各自的小伙伴们“捧个人场”。

  这不,拼小伙伴的人群中,绿城董事长宋卫平已经明确表态支持马云,鼓励全员用“来往”。前天,宋卫平给公司全体员工邮件倡议,支持阿里巴巴,下载登陆“来往”,作为和同事、同学和亲友分享的工具。

  尽管此举被外界视为绿城对同城友好公司阿里巴巴的一种支持,但也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更被称为两家公司之间的真情意,毕竟此前房地产困局之时,马云也号召过公司员工去购买绿城的房产。

  更不用说在“退休厂长”马云的带领下,阿里所有的员工们早就开始集体刷人脉,拉好友加入来往。从阿里高管的来往状态来看,柳传志、史玉柱、郭广昌、李连杰、文章、黄晓明、赵薇、陈坤、汪涵、王利芬等名人明星都已加入来往。据悉,作为来往“首席产品推广员”,马云除了动用自己多年在企业圈、娱乐圈、公益圈积累的人脉,连“七大姑八大姨”也不放过,送快递的人全被装上了来往。更有很多电商企业指定“来往”作为内部沟通工具,甚至有商家更是效仿阿里巴巴,把自己企业员工的年终奖与来往好友人数作为考核标准。

  还有一家淘品牌商家为鼓励员工使用来往,规定凡是安装来往的员工,每月可领50元补贴,每月活跃度前三的员工还能获得500元购物基金以及一个月的免费水果。上周,更有淘宝上的某化妆品卖家给150万的买家群发邮件,宣布不用微信,而要求客户以后上“来往”沟通和咨询。

  易信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明面上的合资伙伴,更有好几个互联网公司协同——搜狐、京东等高层都曾踊跃为易信站台。

  “公司内部有要求,为了保护公司信息安全,所有员工在交流业务时,只能选择易信作为惟一的移动即时通讯工具,不允许再使用其他的移动通讯工具。”一位京东员工也向记者证实确有此事。

  尽管来往与易信你来我往很是热闹,还是被吐槽——抢得再热闹,也还是老二。

  这又有什么不好呢?商场上,就是要有巨头玩家们这样的相互攻防、扶弱扼强,才能打破一家独大的“金钟罩”,用户们才能看了热闹,又得了实惠嘛。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