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获》发出了第一条面向微信订户的群发内容。在后台看到订阅户从零开始,到几十几十地增长;每一位订阅户的动态都清清楚楚,一个美妙的新世界展现眼前。钟红明说:“试试看,慢慢来,我们会越做越好。”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了解更多广告新闻精彩内容。 这是继《小说月报》微信公众账号于今年5月上线之后,又一家老牌传统文学期刊向微信世界发起了寻找读者的尝试。如今,标榜“文学”的微信公众账号不少,传统“纯文学”的加入能否让人眼前一亮? “划拉三下”读完上万字小说? 钟红明告诉记者,开通微信公众账号,还是社长李小林提议和推动的。“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微信上做一个探讨、交流、欣赏文学的平台,传播文学理念。” 《收获》编辑部主任叶开说:“新一代人群阅读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与过去不一样了,我们要在文学读者人群中扩大知名度和覆盖率,就要采取最容易到达他们的方式。” 不过,微信的特有属性也为《收获》的内容选择带来挑战。实体刊物上任何一个短篇小说的字数都过万,而手机阅读受众的喜好显示,1500字是一个较为合适的篇幅,钟红明形象地说,“最好手机划拉三下能看完”。叶开说,这种情况下,微信账号发布的内容只能以介绍、欣赏、文摘为主,但必须坚持文学精品的水准。 谈到将来的打算,钟红明说,微信发布的内容不会拘于当期《收获》上发表的小说、散文,可以是过往刊物中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是文学话题的讨论。换句话说,微信版的“收获”是一个基于纸质版《收获》口碑、风格与质量而形成的阅读品牌。 不再盲目“数字化转型” 2013年5月,《小说月报》编辑部开通微信公众账号。从今年第7期起,杂志的封底加印了微博、微信二维码。近两三个月来,微信订阅户以每天100多人的速度增加。 “《小说月报》实体刊物月销量在20多万册,微信用户相较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我们要做一份可供深度阅读的‘手机小说日报’。”编辑部主任、微信公众账号负责人徐晨亮对记者说。 传统文学期刊为何青睐微信传播?徐晨亮说,因为微信是一种既能将内容数字化传播、又不会流失传统品牌影响力的好载体。“几年前,国内传统期刊盛行与新媒体结合,名曰‘数字化转型’,主要是与各类新媒体平台、数字出版运营方合作,将自身拥有的内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在这样的合作中,传统期刊基本不参与运营,只做内容转换的基础工作,可是,当传统期刊的内容经过重新编辑、改头换面出现在网络用户面前时,他们已经很难从中辨认出期刊原有的特征。” “单一的内容数字化,可能无法避免期刊品牌、读者的流失。相形之下,微信平台的信息直接推送到手机,针对性更强,到达率更高,同时因为每天只能向订阅用户群发一条信息,内容必须进一步精致化、深度化。”徐晨亮说,《小说月报》微信公众账号今后还计划邀请作者、编辑等以语音方式向读者推荐小说。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