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主力电视节目同质化将催生科技风

来源:艾瑞网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9日 11:50 

  放眼望去国内主流电视栏目市场:先不提火爆多年的选秀节目,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大红大紫又将带来《两天一夜》式的户外综艺热潮。

  实际上,如今我们对电视台的同质化竞争见怪不怪,恰是它的传统成分决定:它们在商业环境上的单一考量,只会造就和加剧从众情节的大众市场,最终面临的局面很可能是来不及回想,即被大众厌倦甚至抛弃宿命。

  这种矛盾,在我们身边有着最真切体现:科技产业日新月异,中国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数码消费热土,却至今难觅优秀科技类电视节目的身影;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正在见证各种颠覆,而电视领域却至今只有《走进科学》、《科技博览》等“科普”类节目。

  这恰是我们应当看到的:所谓传统,无非是留恋在对大众市场的短线误判上。在这种同质化的另一面,互联网文化如今已在大众文化中的比例急剧提高。这带来的思考是:当代表大众文化载体的电视,遭遇同样代表大众文化的互联网,这种比例可能带来的变化,却难以找到确切的标杆可循。

  审视市场:电视需要创新议题

  审视这一迷局的关键,是电视栏目基于商业性的考量无可厚非,但它的缺失面在于迎合大众市场的需求创新上,所以才有今天的《好声音》、《梦之声》、《去哪儿》等一系列的国外版权外购。从这一点看来,以视频流制作、包装为核心竞争力的国内电视台,似乎是认为科技数码等等话题只属于互联网企业,而不属于它们也赖以共存的国内大众主体。

  或许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主流卫星频道在用户受众上,本就存在单一化与共通性现实,以至于丝毫不甘愿冒数量“相对小众”的预判断风险。这种“裙带感知”的直接体现是:要么一方保守,造就群体保守;要么一方突进,则全体突进。电视圈的这种风气,在早年香港电影圈就已经体现无疑:在僵尸惊悚等题材意外大火的时候,各路电影厂牌扎堆拍片,导致这一题材彻底死掉,以至于时至今日都几乎绝迹。

  回归媒介表象上,电视台是承载大众文化多元性的代表之一。以媒介工具的市场特征出发,它亦存在商业性选题上,与大众文化间存在承载、培育、传播的交互关系。正是市场判断与市场培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市场判断上,电视圈如何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共享多标签跨度的观众,将成为决定收视率的关键;市场培育上,缺失对未来的市场主体的了解,在观众喜怒哀乐的生性习惯上,有计划、差异化的做出参与度的培育。

  互联网效应,催熟电视台的科技风

  若从过往的电视节目中,其与互联网科技话题也不是没有结合点:印象比较深的早有李开复、周鸿祎亮相《天天向上》、《非你莫属》的诸多内容植入。节目播出之后,在收视率和品牌广告呈现上效果出类拔萃,但其仅仅停留在内容上的植入,并不足以让诸多卫视大胆尝试——这让电视圈内的新生力量看到前景,以至于出现深圳卫视推出《一键启动》这样的一档潮流科技栏目。

  重要的是,这是国内头一次将3D打印、移动穿戴设备、谷歌眼镜这些潮流科技万物带入电视屏幕,配以产品评测及用户互动参与。依托于深圳本土产业优势,以及英国王牌科技栏目《科技玩意儿》(The Gadget Show)国际制作班底支持,对海内外互联网科技万物进行把玩、报道。主张互联网及科技潮流达人能通过电视端,让极客、小白、时尚达人都能感受好莱坞式的评测摄录、更潮流的“小清新”抑或“重口味”的互联网语句、身临其境的感受前沿科技生活场景。

  从栏目特征来看,这是首次全球互联网科技领域,对中国电视圈一次直接切入。但它背后代表的,可能是更符合当下的市场背景。以海峡对岸的、商业化为第一原则的好莱坞为例,其有《纸牌屋》运用大数据分析,破解基于市场判断的考量,更有多年对各类影片的数量有统一的规划,即使是小众题材的艺术片,仍然会给予鼓励。从目前的国内现实看,如今的中国电视圈更像个满身光环的失败者危局:选秀火,盯选秀;野外综艺火,蜂拥上野外综艺;但凡失去光环,只能花钱买余温。

  新一轮的,破解视频流交互方式本质的4G即将到来。顺着这个逻辑演进,当电视台遭遇一次“极客”风暴,或许是在漫漫黑夜的中国电视圈征程内,不再幽怨于普通大众需求不足,而是惦念每一颗可能闪亮的星。

  在今后,科技节目或将大行其道,给这个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电视节目市场注入一股清新的风。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