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2013年的国际传媒业跌宕起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24日 11:56 

  跌宕起伏,这就是2013年的国际传媒业。这一年互联网对传统纸媒印刷行业的冲击以拆分和瓦解引爆,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了解更多广告新闻精彩内容。

传统纸媒

  《波士顿环球报》《华盛顿邮报》易主,部分纸质媒体从印刷界彻底消失,一些纸媒在纸质版与电子化之间辗转……这些有些“纠结”的变化,让更多的传媒人不得不思量传媒的未来究竟路在何方。

  行政力量与媒体之间的博弈,也成为2013年国际传媒业的深刻记忆。无论是英国报业最终将面对的监管,还是白宫对摄影记者报道的限制,这都使得如何化解媒体与政府的冲突,成为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大问题。

  即将走过的2013年,还有一些永远离开我们的媒体人,值得纪念……

  变化

  《波士顿环球报》《华盛顿邮报》→易主

  8月初,《纽约时报》宣布把旗下的《波士顿环球报》及其他新英格兰媒体资产,以7000万美元的低价出售给波士顿红袜队主要所有人约翰·亨利,该价格不及20年前纽约时报公司将其买入时价格的1/10。10月24日,约翰·亨利正式完成对《波士顿环球报》的收购。

  8月5日,控制《华盛顿邮报》的格兰姆家族宣布,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的总裁贝索斯将斥资2.5亿美元,收购曾因率先独家报道“水门事件”并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而闻名于世的《华盛顿邮报》。10月1日,华盛顿邮报公司正式关闭《华盛顿邮报》和其他出版业务;11月29日,华盛顿邮报公司正式改名为格兰姆控股公司。11月,格兰姆家族还宣布,将把《华盛顿邮报》位于华盛顿下城的总部大楼以1.59亿美元出售给卡尔地产公司,预计明年3月底完成交易。

  【延伸】《波士顿环球报》141岁,《华盛顿邮报》135岁,它们的相继易主,被认为日渐衰落的纸质媒体遭受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冲击的又一标志性事件,这也让传媒人在转身之时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但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华盛顿邮报》的易主很有可能标志着美国报业借助外来力量进一步探索数字化平台和开发数字化产品的开始。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就认为,这两份报纸都曾有过辉煌的时光,在转型过程中也积极投资开发数字和视频产品,并进行数字平台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改变现有的结构和企业文化,是新主人必须要做的大事之一,这不仅对这两份报纸,而且对整个新闻媒体产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默多克新闻集团→拆分

  6月28日,有着30多年历史、566亿美元总资产以及4.8万名员工的新闻集团正式拆分。新的新闻出版公司仍命名为“新闻集团”,旗下资产包括众多知名报纸,如《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泰晤士报》等。新闻集团拆分出的另一家公司是21世纪福克斯公司,旗下资产包括福克斯广播、有线电视网络以及福克斯影片公司等。

  【延伸】或许可以用“分离”来概括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2013年的关键词,他在集团拆分前提出与相伴14年的第三任妻子邓文迪离婚,有业内人士认为,放出离婚消息是为了确保拆分过程更加透明化。

  人们纷纷推测集团拆分的真正原因或许是默多克不想让名利不佳的新闻出版业务拖累赢利颇丰的影视娱乐业务。新闻集团旗下的报刊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有《华尔街日报》等国际知名大品牌,但由于其英国小报的窃听丑闻已经对品牌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许,拆分可以起到避免“娱乐”这棵摇钱树受影响的作用,又可以促使其新闻出版业务逆水行舟。

  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解散

  12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签署总统令《关于提高国有媒体效率的一些措施》,宣布俄罗斯将成立“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撤销俄新社和“俄罗斯之声”,所有资产并入这家新的联邦单一制国有企业。总统令当天生效,联邦政府必须在3个月内完成执行。根据总统令,“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将专注向海外报道俄罗斯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生活,总部设在俄新社位于首都莫斯科闹市区的总部原址。

  【延伸】俄新社前身为创建于1941年的苏联新闻社,在4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社,用14种语言发稿。“俄罗斯之声”成立于1929年,是俄罗斯开播历史最久的广播电台。两大媒体合二为一,堪称普京执政以来对国有媒体最大的一次手术。普京打造的这艘“外宣航母”,被一些媒体戏称为“不听话的总编靠边站,听话的记者上来干”。专家分析这大概是克里姆林宫与反对派、西方国家舆论阵地争夺战的结果,是俄罗斯保守派的胜利,预计俄罗斯国有媒体今后将对西方“更强硬”。

  摄影记者岗位→消亡

  5月30日,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宣布裁掉整个摄影部。该报隶属的太阳时报媒体集团,要求文字记者在采写文字稿的同时附上自己拍摄的图片和视频;遇上重大报道,报社将聘请自由摄影师拍摄图片。《芝加哥太阳时报》和集团其他报社通知摄影部28人立刻下岗,包括普利策奖得主约翰·怀特。一个多月后,美国乔治亚州的《南社区报》也取消了摄影部,把拍摄任务交给文字记者。12月,《亚特兰大宪法日报》把目前11人的新闻摄影部裁为6人,并把所剩人员的职称改为多媒体视频新闻工作者,要求其不仅会摄影,而且会制作视频。

  【延伸】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新闻摄影如今在编辑部里已不再风光,当一名资深新闻摄影记者被手拿着智能手机、但并非专业摄影的同行所取代,那些用光圈和画面讲故事的专业水平也在渐渐远离。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摄影记者成了一些报纸裁员的首选。如此看来,全球平面媒体摄影记者岗位濒临消亡的可能并非危言耸听。

  11月14日,法国《解放报》发布了一期没有任何文章配图的报纸,该报头版提及欠摄影师一份永远的感激,作出这样的举动,代表了报社对摄影所作出的承诺,并给予摄影应有的敬意,“人们不应该忽略那些冒着危险冲在最前线的摄影记者,尤其是以此为生的战地摄影记者”。

  电子版与印刷版→拉锯

  回望2013年,有一些媒体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比如,4月12日,在德国曾与德新社齐名的德国国际通讯社(DAPD),因资不抵债提请破产保护,并宣布从当天起正式停止全部新闻发稿业务;4月23日,同样在德国已创刊25年的女性杂志《more!》停刊,该刊以《Position of the Week》专栏而闻名,但去年下半年的平均发行量为9.2459万份,相较于2000年的30万份和2007年的20万份大福下滑;英国有着158年历史的《利物浦邮报》,随着发行量不断下降,于12月19日停刊。

  停止,并不代表消失。2013年,也有一些媒体只是止步于印刷世界,却没有停下电子化的脚步。3月19日,好莱坞权威刊物《综艺报》在不间断出版近80年和发行两万期之后宣布停刊。今后,该刊只发行网络版,以适应读者欣赏口味的变化和顺应网络媒体报道。5月初,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英国女性杂志《Easy Living》,在创刊8年后步入完全网络化阶段。《Easy Living》位于销量曲线最高点是2007年的20万份,最低点是今年3月的15万份。据英国报刊发行审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Easy Living》严重下滑的订阅量占据了其今年3月超过1/3的净平均发行量。只有3.033万份拷贝版被送到报刊亭,标价3.7英镑。

  与全情投入在线阅读相反的是,《旧金山纪事报》在试水“付费墙”4个月后宣布取缔自己今年3月建立的“付费墙”。显然,“付费墙”对该报没有产生期望的效果。同样没有达到期望效果的,或许还有美国国际时事杂志《新闻周刊》,在退出纸媒市场一年多后,该刊计划于2014年年初再次付梓回归传统纸媒市场,新版纸质《新闻周刊》预计明年1月或2月面世。

  【延伸】提到在线阅读不能不提《纽约时报》,在过去两年半时间里,《纽约时报》共尝试了近百种数字产品和价格收费体系,如今,以《纽约时报》为首的“付费墙”开始进入2.0时代。新媒体所带来的技术方面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更多地认识了“付费墙”以及数据新闻和视觉新闻的重要性。

  回顾2013年的全球媒体,或许可以称得上是媒体电子版和印刷版之间的拉锯战,有的媒体停了印刷版全情投入在线阅读,有的媒体转战在线阅读之后又“收兵”回归传统印刷。一些老牌纸媒接二连三传出停刊的消息,令本已苦苦挣扎的报刊业雪上加霜,但相继投入网络电子化的怀抱,又让人看到这或许是另外一条路。

  博弈

  英国报业迎来被监管时代

  10月30日晚间,英国枢密院通过了一个“标志着英国报界抗争失败”的宪章。根据宪章,英国将设立一个监管媒体的专职机构,并制定具体的新闻操守守则,而机构委员多数将从媒体之外的社会权威人士中选择。对于处在监督之下、有违规行为的媒体,监管机构有权对其处以最高达100万英镑(约合978.5万元人民币)的罚款。目前,该机构并不强制要求媒体注册,但如果某家媒体不加入,将来若牵涉诽谤控诉,该媒体将无法获得仲裁而被直接告上法庭,无论输赢都需支付大笔费用。

  【延伸】曾经以严谨自居的英国媒体近年来却不断曝出各种丑闻,从窃听丑闻到性侵丑闻,英国报纸和主流媒体公信力如今已经支离破碎。尽管英国报业对新宪章呛声一片,许多英国媒体人认为自己国家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新闻自由、独立以及拒绝政治干预的传统被抛弃了,甚至用行动表示抵制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依然有不少媒体界之外的人士对这个宪章表示欢迎,认为其不仅让民众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保障了有限度的新闻自由。

  《卫报》因斯诺登报道被质询

  英国《卫报》前记者格伦·格林沃德有关斯诺登泄密事件的报道,或许可以算作2013年最重要的国际新闻之一,美国国安局前雇员、美英监控丑闻揭秘者斯诺登无疑也是2013年的热门人物,而敢于刊登报道斯诺登泄密文件的《卫报》却因此激怒了英国政府。该报主编拉斯布里杰12月3日就刊登斯诺登泄密文件一事接受英国议会质询。

  英国《卫报》与美国《华盛顿邮报》一道率先发表了根据斯诺登从美国偷带出的机密文件所撰写的报道。此后,《卫报》继续通过曝光美英情报机构的联合行动让英国官员感到极度不安。英国当局要求《卫报》对其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为作出解释,拉斯布里杰表示其不认为《卫报》刊登斯诺登所泄文件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延伸】《赫芬顿邮报》在对2013年媒体行业进行回顾时说,2013年对于媒体而言是“疯狂且重要”的一年,也是记忆中媒体与政府冲突最激烈的一年。比如,从美国司法部监控美联社和福克斯的通讯记录,到白宫限制摄影记者过度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到《卫报》格伦·格林沃德的伴侣被抓,再到如今英国议会对《卫报》主编的质询,都充分验证了《赫芬顿邮报》关于媒体与政府冲突的说法。如何找到平衡,如何化解这越来越激烈的矛盾,需要多方共同思索。

  追忆

  全球记者遭绑事件暴增

  据总部设在巴黎的媒体权利监督组织“无国界记者”统计,2013年全球共有71名记者因工作遇害,较2012年的88名人数小幅减少。然而,2013年遭绑架的记者人数却暴增,由2012年的38人激增至2013年的87人,其中超过半数的记者遭绑事件发生在叙利亚。叙利亚、索马里、巴基斯坦、印度和菲律宾名列媒体人员丧命最多的前5个国家。

  “大姐大”海伦·托马斯逝世

  7月20日早晨,这位美国新闻界的“大姐大”在美国华盛顿的家中去世,享年92岁。

  海伦是白宫记者团资格最老的成员,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是她的首席专座。从1961年开始担任美联社驻白宫记者起,她曾经先后质问过10任美国总统,而且以问题尖锐著称,被称为“总统折磨者”。海伦保持着美国新闻史上很多项纪录:美国国家新闻协会的第一个女官员;白宫记者协会第一个女会员和第一任女会长;1972年作为唯一的女记者随尼克松总统访问过中国;1998年,白宫记者团以海伦的名字设立海伦·托马斯终身成就奖,海伦成为第一位获奖者。

  《今日美国报》创办人努哈斯逝世

  4月19日,这位《今日美国报》的创办人在其佛州寓所逝世,享年89岁。

  努哈斯做过派报员,也在《底特律自由新闻报》等报纸的基层工作过,最后成为全美最大报业集团Gannett总裁。他在1982年创立的《今日美国报》,以轻松浅显的手法报道新闻,又加入体育娱乐等青年较感兴趣的内容,以鲜艳夺目的彩色版面打破传统大报沉闷刻板的风格,改革美国乃至全球报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今日美国报》取代《华尔街日报》成为全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直至近年才再被后者超越。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