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   

 

移动浏览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发展?

来源:艾瑞网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25日 11:50 

  最近在移动互联网业界,对于移动浏览器的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向是:APP和网络谁是最终方向?

  站长都去做APP吧!

  先得引一个话题:

  当年(07年),苹果iPhone掀起智能手机的热潮。苹果也带来了秒杀微软的三板斧:触屏交互秒杀鼠标键盘、APP应用打乱了微软建立的开发者生态圈、苹果惊艳的工业设计更是让世人震惊。

  我记得当时国内也大兴APP之风(至今仍很兴盛),“移动互联网的先知”号称站长之王的蔡文胜号召站长们“都去做APP吧!”。而面对增幅趋缓的PC互联网,网站和浏览器的前景一度被人看衰。

  对于移动互联网,APP还是浏览器,哪个是最终方向?目前还众说纷纭。一种是:APP取代浏览器的说法,一直都有,我想俞永福一定不同意。他应该坚持第二种:手机浏览器还有前景,而且应该是大有前景。最近支持这种说法的文章也有,甚至“浏览器永生”之类的论调都有。

  从业者们都很谨慎。做互联网的,并没有放下自家的主业,只是忙里偷闲地做了自己的APP,还不失时机地推广;单纯做APP的,似乎很少在网站上有所建树,而且安卓开发者,还没找到类似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活得并没有像苹果开发者获得那么滋润。

  谁是最终的王者?

  蔡文胜当年的号召并没错。作为站长,一来通过APP赚点外快;二来还可以给网站带点流量和人气,这本无可厚非。在经过08年金融危机后,站长圈子有些低迷,正好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冲散。

  作为手机APP的始作俑者苹果公司,也有几分无奈。其一,PC互联网根本不是苹果主导,苹果只有很少一部分高端群体。其二,Web标准也不是苹果控制——比如苹果一直封杀的Flash,就是在Adobe控制着。所以,APP是他们能想出的最好突破口,这并不奇怪。

  当然从移动互联网发展看,APP的盛行也能说得通。

  最早的iPhone尽管已经颇具现在的智能手机雏形,但仍有几个短板:1 网速问题,带宽几乎停留在PC时代的拨号时代。  2 智能设备的标准没有形成——使用480*320的手机浏览网站,字体过小,用户很难点击,苹果也不得不设计“放大”功能,以弥补这一缺憾,但体验并不完美。 3 早期智能手机的电池待机时间、CPU处理能力也都是瓶颈。

  所以,以iPhone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更像是11年前的“PC互联网”。APP相当于当年风靡PC的应用软件;3G网络像当年的拨号网络;而智能手机最近五年的发展,也像是在重演90年代末,PC业迅速发展的辉煌。

  至于移动互联网上的浏览器,也正经历了当年PC浏览器的一幕。苹果凭借移动互联网的先发优势,将safari内置在终端里,似乎在重演另外一个IE的发展历程。不同在于:苹果更加先知先觉,在早期的iOS里就开始内置safari,相比之下,微软动作显然太过迟缓了。

  浏览器——IT业的汪峰

  其实网络概念公司已经博足了人们的眼球,可作为所有网站渠道的浏览器,反而波澜不惊。当年的网景遭遇微软的捆绑而折戟,最终化为人们对微软垄断的痛恨;当多家浏览器大力发展插件,想把浏览器打造成另一个操作系统时,云计算又抢了风头;当人们开始期望移动浏览器时,苹果热捧的APP,给了浏览器当头一棒。

  在全球IT业的舞台上,浏览器就像是歌手“汪峰”同学,虽然总有亮点,却总也抢不到头条。

  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浏览器虽然是互联网的渠道,微软却凭借着另一个巨大的渠道——操作系统捆绑了免费的IE,让卖软件方式对于浏览器变得不可行,从而彻底粉碎了Netscape的盈利模式,可谓釜底抽薪。

  而浏览器天然的平台属性,又让微软担心平台化的浏览器会抢了操作系统的风头,一旦基于浏览器的免费操作性系统大兴于市,Windows也该退休告老还乡了!更让微软纠结的是,Web并非微软的长项——微软虽然有门户和搜索,但始终波澜不惊,始终没有奠定如Facebook和google在互联网里的口碑。

  所以,浏览器领域曾一度形成这样的尴尬:最需要入口的搜索、社交网络因为缺少浏览器而四处奔波,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搞流量;另一方面,拥有浏览器最大份额的微软,却在Web市场没有多少作为,愣是让这么一大片黄金宝地长满荒草。可以说,在Chrome之前,微软的IE是不思进取的。

  当然,最近几年,微软再次重视IE以及移动端浏览器,那是因为谷歌和苹果。凭借上亿iOS设备捆绑的Safari和Chrome在PC端以及Android在移动端的不凡表现,谷歌和苹果在移动浏览器领域与微软拉开了距离。WindowsPhone设备的低迷拖垮了微软在移动领域的步伐。

  谷歌的B计划

  浏览器天生是互联网的入口,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很多人对浏览器有另外的期望:譬如Web操作系统——这个还拿谷歌举例。

  在操作系统上,从谷歌在操作Web领域和移动领域的布局来看,谷歌是有两套方案:一套是Chrome浏览器 Chrom操作系统的Web操作系统战略;另一套是B计划,Android移动平台战略。现在看,Android完胜,Chrome浏览器是小胜,Chrome系统算是完败。

  Android的成功有目共睹,凭借开放的策略和不错的体验,Android已然超过iOS,成为移动操作系统的一方霸主。

  Chrom浏览器在高端群体里颇有口碑,至少挤入了浏览器的五强。Chrom的小胜说明了两点:一是,PC操作系统对于浏览器份额的影响仍旧很大,IE份额难以被迅速瓜分;二是,Chrome的确做到极致,在浏览速度和体验上,技高一筹。

  Chrome系统尽管与浏览器同名,但遭遇截然不同。最初有新闻说是要装到笔记本里,甚至有PC厂商跃跃欲试做Chrome笔记本。可现在市面上只听说Android平板或者笔记本,Chrome笔记本早已不见踪迹,称其完败应该不过分。

  把浏览器系统化重要基于两点:一个浏览器是互联网网站和服务的入口,是所有内容和网络服务的平台。第二个是软件插件化,开发各种丰富的浏览器插件,以插件取代桌面应用,甚至直接绕过操作系统,让Chrome直接成为系统的接管者。

  Chrom云系统为何兵败

  如果说Chrom浏览器算是小胜,那Chrom系统显然是步子有点大甚至“扯到蛋”了——原因在于:1 Windows在PC上影响力仍旧巨大,牢不可破,人们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习惯  2 浏览器接管系统难度有点大,它虽然可能成为另外一个桌面,但在设备驱动方面还有欠缺,接管所有软件成为软件和硬件的平台,这个业务谷歌并不擅长。

  除此以外,笔者一向认为Web操作系统有两个最大的两个不靠谱,一个是云计算,第二是对网络的依赖。一些专家们用水厂、电厂、煤气公司,甚至是计算机内容网络,去类比云计算,他们认为操作系统也可以集约化,如同水电暖煤气一样集中管理,进而产生云计算和云系统。

  和水电暖不同,计算机系统是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处理、输入输出和存储,不同环节的数据流带宽也大不相同。服务器的确可以搞云计算,那是因为无需考虑“显示”和“存储”因素,但如果把整个系统都放在云端,那得要求“网络带宽”达到系统内部带宽要求。

  须知PC内部显卡带宽已经达到128位,每秒可传递数G信息,而目前网络带宽以M衡量,二者相差数百倍,最近两年流行的固态硬盘的带宽也超过1G,这种速度也是互联网上难以实现的。上G速度传输在云端处理,和本地系统都能实现,但如果把CPU放在云端,本地只留一个显示终端,其中的传输成本也百倍于目前宽带水平,目前互联网根本难以承受。

  打个比方:

  重云端轻终端的瘦客户端就好比是汽车,较恰当的比喻是房车。用浏览器代替操作系统,就好比用空间狭小的房车代替房子一样。用,当然可以用,但体验绝对不如房子,更谈不上性价比。

  忽视网络带宽的情形可以用另外一个比喻:

  北京工作买房子为啥要在市里买?在燕郊买套大别墅多省钱。听上去貌似有道理,但很多人忘了,如果没有公交快速道和通燕高速,燕郊的购房者的上班之途简直如同噩梦!每天晚九点之后,都需要打车拼车才能到家的体验,又该又多么不爽?

  浏览器的未来

  回到正题,如何看待浏览器,还有浏览器的未来?

  观点一 浏览器就是互联网的通道

  浏览器就是互联网的通道、通路,也就是渠道,这是浏览器的渠道本质,也才是其最大的价值。离开通道价值谈其他,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观点二 浏览器担负不起操作系统的重任

  基于WEB的操作系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其实,Flash,html5都已经建立起一系列的标准。页游webgame和曾经风靡一时的Flash游戏,也证明WEB拥有很强大的功能。但

  互联网网络取代不了计算机系统内部网络,如前文所言,二者的带宽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体验更无法相比。

  观点三 APP和浏览器将共存

  APP是手机上的软件,APP与移动浏览器的关系,正如PC浏览器和PC\软件的关系。APP和浏览器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但二者并不会冲突,甚至将长期共存。

  APP的优点有:

  1 入口简单,即点即入。浏览器录入网址非常不方便。

  2 APP容易帮站长活得更多盈利模式,如购买应用。浏览器访问的网站多为免费。

  3 APP容易在用户心里形成更强的品牌认知,存活度较高。浏览器用户对网站忠诚度较低。

  4 APP的体验可由开发者定制,可根据需求设计更加个性化,更符合移动用户需求。

  浏览器优点只有一个:门槛低,操作习惯与PC类似。而制作APP需要一定的门槛和成本。

  观点四 轻应用打造不了另一个app store

  很多大公司在炒作“轻应用”,说白了,就是把应用Web化,从界面上把浏览器变成另外一个桌面,从商业模式上把浏览器变成另外一个应用商店,对外可以说,在移动时代,手机浏览器也是一个像操作系统,去忽悠别人。

  炒作轻应用的公司,往往是在Web上有不少资源,要么是内容,要么是产品,或者技术。他们把已有的各种资源,生成浏览器内的一个个像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让人们感觉它是个应用。

  因此问题回到原点:不论是PC时代的浏览器、手机上的APP还是手机浏览器,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它就将一直存在下去。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上一篇信息 下一篇信息
信息分类查询:  业界广告公关案例互动社交媒体品牌对话数据技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