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节逐渐淡去,人们在疯抢微信红包的欢乐中回味之余,又一波福利来袭,打车软件正在持续升温。 今天,嘀嘀打车的第三波福利来了。据滴滴打车官方宣布,从2月17日零点起,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第三轮营销活动携10亿元重磅出击,“使用嘀嘀打车并选择微信支付,乘客立减10元,每天3次,新乘客首单立减15元;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司机用微信支付收车费,每单奖10元,每天10单,其他城市的司机每天前5单每单奖5元,后5单每单奖10元,所有城市的司机使用微信支付首单立奖50元。” 看到这个新闻,寰寰姐感叹一句:血拼之下,打车返现何时会是尽头?因为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的背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支付战火正越演越烈。 腾讯VS阿里 从年底到年外,腾讯和阿里一直在血拼,都在加大对出租司机的“补贴”力度。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随着“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个打车软件争夺打车“生意”的商战愈演愈烈,市民和出租车司机也着实得到了实惠。 在去年数轮针对出租车司机的推广补贴之后,从2013年底,嘀嘀打车依托腾讯、快的打车依托阿里巴巴,再次掀起针对司机和乘客的补贴大战。 1月初,快的打车宣布投入1亿元补贴,随后,嘀嘀打车和微信支付展开活动,微信支付乘客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 嘀嘀订单一路飙升,紧接着,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钱包接着宣布再投5亿元补贴。推出“乘客每单奖励10元,司机每单奖励15元”的政策,实则为支付宝两天来第二次宣布给予司乘双方的奖励措施。此前,支付宝给出的奖励机制与微信一样,即司机、乘客各奖励10元。乘客每天2笔封顶,司机每天5笔封顶。在追加5亿投入后,支付宝给到司机的每笔奖励达到15元,其他规则不变。 不过,微信支付第二轮活动2月16日截止,嘀嘀打车各项数据仍保持了较高速率的增长,营销活动加速了用户打车习惯和支付习惯的养成。特别是济南、威海、长沙、合肥、宁波等二三线城市,用户使用 “一键叫车”上、下班的订单占总订单的比例约为45%,微信支付订单占总订单的比例均超过了76%。 有趣的是,相比乘客获得的实惠,出租车司机从打车软件中获得的奖励更多。如果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都用,每天就有10次奖励机会,能多挣100元,一个月下来就能多挣3000元。 奖励机制出台带来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拿青岛来说,自从推出奖励活动后,青岛地区平均订单量达到了一天12000单,青岛地区正在使用嘀嘀打车的出租车司机有10000多人,订单成功率在80%以上。 现在,嘀嘀打车再次出台第三波福利,“新乘客首单立减15元”,这等于是把返现的标准再往上拉。 从一些列奖励机制中,不难看出,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商战的背后其实就是两大支付的战争。 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微信支付首周日均订单70万单,其中微信支付订单超过48万单,接近订单数的70% 。 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持续血拼,来花钱给大众谋福利?事实上,这就是一场入口之争。 “入口”之争背后的整合能力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时代给创业者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打车软件的竞争,一场大浪淘沙的行业洗牌也是在所难免。 经过几轮淘汰战,打车应用市场已经从最初的数十家群雄逐鹿,转变为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双雄争霸”的市场格局。而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发展迅猛的背后,则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暗战。 2013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投资快的打车,而腾讯也开始投资嘀嘀打车。两大打车软件为抢夺用户不断“烧钱”,这才有了全国范围内“打车免费”狂潮不止。 一个疑问是,阿里和腾讯为何同时盯上默默无闻的出租车行业呢?事实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巨头们都敏锐的发现,打车软件是最容易被市场接受的移动服务之一,也被业界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LBS以及O2O领域的重要入口。 如此一来,打车软件成为两大巨头测试其O2O能力的绝佳工具。谁能在打车软件领域占据先机,就意味着其在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方面的领先。 一句话,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战。所以,腾讯与阿里巴巴大打出手、烧钱血拼的最主要原因也就不得而知。 虽然这是两大巨头的暗战,但对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来说,傍上不同的“靠山”,效果自然不同。对快的打车来说,虽然支付宝在支付体系方面更成熟,但要说社交能力、平台整合能力,微信的优势自然更强。而微信支付在春节期间的红包,自然也大大带动了微信支付的影响力。 所以,对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来说,选择了不同的合作伙伴,未来的发展之路自然有所区别。 另一不可忽略的因素是,虽然两大巨头卖力血拼,带来的是大众乐呵呵,但这其间也存在很多问题。 “血拼”背后 嘀嘀打车的第三波依然继续, 2月17日零点起,嘀嘀打车与微信支付第三轮营销活动携10亿元重磅出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以及其背后的“金主”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烧钱竞赛打得异常火热,但这场战役的前景值得深思。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在前进的路上,市场并没有完全成熟。两大巨头都用现金刺激用户增长,存在风险是必然的。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到用户,但它要求庞大的资金流支撑,只是权宜之计,靠高额补贴抢夺来规模性的用户群注定难以长久,市场的最终形成,还需要时间。 事实上,不少司机正是冲着现金补贴和加价功能才安装使用软件的,一旦补贴力度减小甚至取消时,市场热度必然会下降。不仅如此,手机支付还往往受制于通信网络、手机信号等因素的影响,相比现金支付复杂繁琐。 此外,杜绝作弊现象也是一个问题。现场叫车同指定叫车之间的诚信问题,包括用户忠诚度问题。 对此,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举例说明了场叫车和指定叫车两种作弊行为,所谓现场叫车,就是乘客已坐上车后叫车,司机应答;指定叫车则是指,乘客在叫车时明确说出司机的姓名、出租车公司或车牌号信息,然后该指定性信息的司机应答。张晶称,他们的目标是将嘀嘀打车的平台打造成为公平诚信的平台,向司机和乘客提供公平、优质的服务。嘀嘀打车希望行业能树立诚信之风,这才是“良性竞争的结果”。 显然,红火的打车软件进行跑马圈地的同时,存在许多问题。从“诱之以利”让更多的用户尝试使用,到“理性补贴”试探用户习惯养成,再到“重磅回馈”抓紧良性用户,虽然有同行一直在跟进类似活动,但张晶并不担心,“单个活动的模仿很容易,但精髓学不到!” 当下,尽管打车软件激烈的烧钱行为已实现了数百万订单,但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打车软件的用户忠诚度还远未培养起来。光靠土豪式砸钱,是否培养起用户的忠诚度这个真不好说。但我认为,对嘀嘀打车来说,其目标也很清晰,就是通过返现的这一商机,建立起嘀嘀打车的平台诚信度,甚至逐渐培养起用户的使用打车APP的习惯。 要我说,砸钱只是契机,后续的服务才是关键。 再从腾讯和阿里来看,无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他们更倾向于用打车返现的方式让用户意识到手机支付的便利,从此开始手机支付,这是两大巨头的目标。 各有各的目的,返现也的确对消费者有吸引力,这都无可厚非,但以现在腾讯与阿里的支付战争,打车返现一事又再次升温,按这个路数下去,大家猜猜,打车返现何时才是尽头?这真成了一场比“谁是土豪”的游戏? 我倒是认为,微信支付的春节红包,对其推广非常有利,但这只是应季产品,微信支付与嘀嘀打车的合作,如何与微信的社交平台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才是微信更大的优势,应该更好地利用,从而摆脱单纯的“比土豪式”的烧钱游戏。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