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创业企业来说,IPO都是心中的梦想,也是跨不过的一道坎儿。而业界也流传着一种说话,如果一个企业“抛头露面”的频率加快了,那么说不定IPO也就快了。此言不虚,想想京东在大年三十放出IPO消息之前,刘强东频频露面,而且京东的各类消息也不断。 近期,笔者看到赶集网的广告也频频再现,而且赶集网的网络招聘节刚结束,就又启动了找房节,频繁动作的背后自然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那么是不是赶集网在为IPO造势?事实上,赶集网IPO的消息在业界也早有耳闻。颇有意思的是,赶集网CEO杨浩涌的一些话,又让我们对赶集网是不是急于IPO充满了悬念。 近期,杨浩涌说过:投资人关注的是回报,不一定非要IPO。但给人的感觉却有一种酸酸的味道,不想IPO的CEO应该不算一个好CEO吧? 笔者在关注着赶集网的同时,也发现最近其发展策略摇摆不定,不知道具体的定位应该是什么?众所周知,生活分类信息的噱头早已不再强烈,赶集网也有意回避这个概念。赶集网有意把垂直业务板块单独摘出来闯天下,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又会是什么呢? 一度时间,赶集网的网络招聘节风生水起,面向前台、保姆、保安的网络招聘走屌丝情怀路线。招聘是赶集网份额不轻的一块主业,而赶集网还有继续强化的趋势。杨浩涌说过,“我们所处的每一个品类足够大了,现在是可以跟相应领域的上市公司去PK的一个阶段了。之前你小的时候,因为没有钱,一条广告只能把所有的东西吆喝一遍。但是现在光招聘的收入今年估计就在七八亿元,那在招聘投入一两个亿,不算太大。” 貌似说的颇豪言壮语。“在各个垂直领域都比上市公司强,那不等于我这个整体也强吗?”很显然杨总在“混淆视听”,在给市场提供了一个虚假的假设和错误的信息误导。在招聘领域,赶集网的目标用户群是什么?前台、保姆、保安等是赶集网的用户,而前程无忧呢?包括智联招聘的目标用户群都和赶集网不一样,完全没有可比性。因为服务的对象不同,所以差异化也就无从谈起。 此外,我们看到前程无忧截至12月31日的2013财年财报显示,前程无忧2013财年营收为2.77亿美元(约合16.767亿元)。这样的业绩不是赶集网想追就能追上的。 再看房产市场。如今的赶集网不仅做租房市场,还切入二手房交易。笔者看到,搜房网2013年全年的营收为6.3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1%。这样的业绩显然也不是赶集网可以觑覦的。而且目前的租房业务,存在虚假信息泛滥,很难管控的一个难题。此外,搜房网做了这么多年还是主要依靠新房,租房和二手房交易能给赶集网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呢? 更主要的是,赶集网将自身与前程无忧,搜房等垂直类企业捆绑一起是想说明自己在一些垂直细分领域,做得不错,可以和上水公司相提并论。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赶集网在生活服务信息方面已经无法在市场上占据主导位置,才不得已出此下策,在细分领域进行市场再定位,试图规避与行业老大58同城的正面较量。但在细分领域,因为彼此的用户对象不同,因此相比是不在一个范畴内,这样的对比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无疑,赶集网是试图淡化58同城上市后带来的庞大压力,也希望通过在细分市场的成绩为自己的IPO计划造势。但自圆其说的感觉,并不能代表赶集网在招聘和房产市场就真的可以和该类上市企业竞争了。 诚然,在垂直细分领域,赶集网相比其他的本地生活搜索服务的确成绩显著,但相对这些更专业更纯粹的招聘网站来说,赶集网的争夺真能游刃有余吗? 此外,联想到近期阿里巴巴和腾讯网的四处出击,包括京东都躲不过腾讯递过来的橄榄枝,那么还没有IPO的赶集网是不是也会站队BAT阵营呢?既然做不到行业老大,那么就站队到各自的生态圈中匍匐前进是否也是一种选择?因为BAT对本地生活服务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了。杨浩涌也表示,如果未来能给自身带来战略价值,不排除接受BAT的投资。 笔者也在猜想,如果赶集网IPO无果的话,会引入BAT的哪个投资呢?资本一直是逐利的,投资方的投资也希望能够换来回报,没有退出机制也不可能吸引到投资方的认可。因此IPO的计划是不可能不筹备的,只是面对资本市场的期待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就是费思量的一个问题了。毋庸置疑的是,赶集网已经在悄然转变,从淡化本地生活服务开始,赶集网的基调是朝细分市场延伸,只是已经有了更独立的上市公司布局的市场,赶集网到底能抢到多少羹?如果腹背受敌之后,拖垮了斗志又该如何? 无论前程无忧还是搜房网,对于赶集网的勃勃野心,相信也不会等闲待之,那么未来的竞争或许将会呈现更多的短兵相接也未可知。那时候的赶集网又该如何应对呢?更多观点请继续关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