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赵晚报》 发布日期: 2010年6月4日 10:37 |
一家自称《人才·中国》周刊石家庄中国总部的公司,推出优厚待遇在网站上招聘贤才,半年来吸引30多名毕业学生。不过,成功应聘该公司的求职者一加入公司,便被收取每人8000元保证金后再难索要。目前,劳动监察部门介入调查此事。昨日,河北省新闻出版局认定该公司的《人才·中国》周刊报纸为非法出版物,非法发放“新闻采访证”,非法发展上万名大学生校园记者,非法收取证件工本费。
权威人士披露:该报纸国内统一刊号格式不对
昨日(2日)8时,新闻出版界资深人士王先生介绍,国内统一刊号是由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对国内出版的报刊按规定格式统一编定的代码,是国家标准的一种。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报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其结构形式为:CN(中国国别代码)XX(2位数字,为各省市代码)—XXXX(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X(大写英文字母)组成。以某报刊国内统一刊号“CN12-1173/TB” 分解一下: CN是中国国别代码,12是天津的地区代码,1173是印刷版连续出版物,TB则是指一般工业技术类的书。
王先生指着《人才·中国》今年3月30日这期报纸报头下标注的“国内统一刊号:CN327-1373/I ”说:“按规定CN后面应该是两位数,这份报纸却印成了三位数,它的国内统一刊号的格式都不对。河北的代码是13,江苏的代码是32,如果说它是因校对不严格导致多在后面印了一个‘7’,那么江苏的报刊中国总部怎么会跑到石家庄来。再说,如果它是利用某报纸的国内统一刊号办了一份《人才·中国》周刊,也应该在明显位置标明‘某某报’,不能独立出版。除了这些,仔细看还会发现很多问题……”
省新闻出版局:该周刊很多行为属于“非法”
昨日11时许,记者将《人才·中国》周刊3月30日这期报纸及其相关资料送到河北省新闻出版局,请专家鉴定。报刊处副处长杜中伟仔细鉴别之后认为:“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人才·中国》周刊报纸属于非法出版物。当然也就没有资格发放‘新闻采访证’。”
杜中伟介绍,按《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新闻采编活动,须持有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该新闻记者证是境内新闻记者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唯一合法证件。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发放、销售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销售专供采访使用的其它证件。
周刊真正业务是拉人“入伙” 上班3个月只送过几次资料
《人才·中国》周刊全国范围内大肆揽才,其最终目的是否藏有猫儿腻?小闫等人向劳动监察部门提交的举报材料中,包括17名“受害者”的身份证及联系方式。昨日记者对部分“受害者”进行采访。
小米今年28岁,他在今年3月初应聘《人才·中国》周刊,交了8000元保证金后便顺利成为员工。由于小米曾在别处有8年工作经验,他被周刊负责人任命为中层管理。凭借多年经验,小米在培训期间就察觉到,《人才·中国》周刊根本没有收入渠道,“企业没有收入,员工工资如何保证?”
培训结束后小米奔赴岗位,但没有任何领导派他做事,整日蹲守办公室闲得发慌。小米说,三个月内他只是到一所中学送过几次资料。进入四月终于来活儿了,领导指派他到人才市场“拉人”加入周刊,“拉人”还有指标,一个月30到50人,如完不成任务扣工资。最终小米醒悟,认为周刊有名无实、另有他图。
“我的孩子都好几岁啦,我得养家糊口啊!”小米见该周刊无望便索要押金,却不想周刊所在地易主负责人再难联系。 “受害者”QQ上透露周刊有中间人
小石今年19岁,刚刚中专毕业,也是在三月份交了保证金成为周刊员工。她说,起初员工们几乎都无事可干,后来领导安排到学校、人才市场发放资料,“还叫我们拉人到周刊工作,有的去高校招聘校园记者”。 小石说,由于周刊定的指标太高,没有几个能完成任务。
小米告诉记者,他们这些“受害者”建立了一个QQ群。昨日下午记者登录该群发现,共有25名成员,其中四五名成员在线。聊天过程中,有人透露,当初进入周刊时有人不止交了保证金,而且还有“好处费”。这名“受害者”说,周刊好像有中间人,向其他人介绍周刊如何如何好,进入周刊绝非易事,如不打点根本进不去。
此外,这些成员还纷纷表示,他们只是受害人之一,因为他们听说有的人早已深入校园,以招聘校园记者为名捞取学生的“工本钱”。
多所高校设有该周刊记者站 去年写的稿子今年才发出来
记者看到在《人才·中国》周刊今年3月30日报纸“风云人物”版中有一篇专访石家庄某学院“人才·中国校园记者导师”李老师的文章。于是记者联系了她。
李老师介绍说:“前些日子,我听说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学生当了《人才·中国》周刊驻我学院记者站站长,我们新闻专业的学生很多都报名成为了校园记者。因为我是新闻专业的教师,他们就请我指点一些稿件。当时我隐约感觉该周刊有问题,但我见他们给我看的《人才·中国》周刊报纸上有省会很多大学生写的文章,也就不再怀疑。这篇文章是我的两个学生去年写的,直等到今年3月30日才在这份报纸上发出来。”
学生掏钱办证就可成为校园记者
《人才·中国》周刊驻该学院记者站站长小冉说:“我学院有40多名同学成为该周刊的校园记者,因为第一次办的‘新闻采访证’印刷质量太次,同学们意见都很大,对方又重新印刷给大家补办了一次。”
《人才·中国》周刊驻河北某某大学记者站站长小薛说:“《人才·中国》周刊向我们10多名同学每人收了20元办理‘新闻采访证’,成为其校园记者。我听说《人才·中国》周刊发展校园记者的活动在一些专科院校里比较火,一些学生还被收了100元的培训费。”
京辽鲁豫等地还设有分部
《人才·中国》周刊3月30日这期报纸共16个版,署名的有近25所大中专院校,其中河北的院校居多,还有北京、山东等地的院校,共有约30多名校园记者发表的文章。其16版刊发的图片上还写着北京、河南、山东、四川等分部的联系方式。
记者在百度上输入“人才·中国周刊”,出现了很多相关网站、网页,甚至还有视频。内容与该报纸上的简介基本相同:“ 《人才·中国》报自创办以来……首先在河北省各高校建立了上万人的稳定的校园记者队伍,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又陆续在河南、山东、北京、四川、辽宁等省市迅速建立起了庞大的校园记者队伍……”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