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已经成为报纸在转型过程中的“必争之地”,受重视程度愈来愈高,但目前报纸微信公众账号的发展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如今,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谈发展必先提转型,可在行动层面往往流于一招一式,缺乏对转型战略的整体把控。 从前期的网站、数字报,到如今的APP、微博、微信,报纸更像是一名探索者,见到新领地就要插上自己的一面旗,不然就会担心自己被潮流抛弃。转型无疑需要新平台,但更需要基于新平台之上的综合性战略规划。如果仅仅是“随波逐流”、点到为止,报纸的微信探索也将沉没于日新月异的传播形态之中。 报纸进军微信,使得这一平台成了新的竞争之地,同时也面临着和报业传统市场一样的问题——同质化现象。在数以万计公众账号中,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成为报纸在做微信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以地方性媒体的微信公众账号为例,用户本地化程度高,受众市场有限,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城媒体在新闻与服务的内容上很难独树一帜。你有街头采访,我有本地调查;你有出行指南,我有交通服务。“大家都有”的结果就是报纸的微信公众账号缺乏“不可替代”感。 此外,用户关注报纸的微信公众账号,也很看重微信作为新媒体所具备的多样化的传播形式。而目前,大多数报纸微信公众账号还是主要以传统的文字或者“文字+图片”的形式来进行内容推送,只有部分小的栏目或者活动会涉及音频传播。总体来说,微信平台在传播形式上的全媒体优势还没有被报纸充分利用。 报纸微信公众账号需要弥补的不足还包括增强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的报道力和传播力。微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社交属性,但对于报纸的微信公众账号来说,仅凭社交和互动并不能支撑起自身的平台,其媒体属性和新闻属性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 纸媒衰落已成事实,但将责任完全归于新媒体的冲击显然是避重就轻,正如《东方早报》在此前名为《报纸还没有资格死》的社论中提到的:“如果报纸要死,我们至少应该把这些不完美都解决了才有资格去死。”报纸转型,首先自己要够格、要给力,才谈得上转型,才有底气转型。如果对自身潜力的挖掘和对新技术、新平台的探索都浅尝辄止,那么,无论微信、微博还是其他都不会成为纸媒的“救命稻草”。更多报纸广告和杂志广告尽在广告买卖网。 本站文章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如有涉及作者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或删除。感谢所有提供信息材料的网站,并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